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4年 > 2004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加快标准化鱼塘改造--04年度番禺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
问题内容:加快标准化鱼塘改造??2004年度番禺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2004年4月30日区政协十一届十四次主席会议通过)水产养殖在番禺区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总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3,放养面积占全区农业用地总面积的1/4。因此,在现有固定农用地上,提高鱼塘产量、产值,对提高我区农业总产值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目前,我区低产劣质的三、四类鱼塘有11万亩,占鱼塘面积的60%。多年来,由于这类鱼塘的基础建设滞后,且鱼塘承包期较短,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对鱼塘建设采取一不投工、二不投本的短期掠夺性行为,导致鱼塘“基崩、塘浅、路难行”,水深少于1.5米,每口鱼塘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不一,产量、产值逐年下降。从水产部门和邻近区市试点的情况获悉,通过对低劣鱼塘进行整治,实行连片改造、标准化建设和排灌分家,提高鱼塘基础条件,建成一批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机械化养殖基地,促使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绿色食品要求的方向发展,亩产至少增加40%。按此预测,对我区11万亩鱼塘标准化改造后,每年增加水产品33000吨,增加产值和渔农收入3.1亿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竿见影且可操作的途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番禺区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而鱼塘标准化改造是继建设农田机耕路后的又一民心工程,充分体现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渔农的关心和支持,将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建议: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以区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参与的“番禺区鱼塘改造领导小组”,以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管理、落实和监督。2、制定鱼塘标准化改造的方案。按照“统一规划、连片整治、分年实施、基水合理、设施完备、交通方便”的基本原则,拟订出鱼塘标准化改造的方案。由于改造面积和资金数额较大,建议改造分5年进行,由2004年开始至2008年完成,每年约2万亩。3、加大投入。从试点投入情况概算,鱼塘标准化改造每亩约需3200元,11万亩共需投入资金3.5亿元。改造资金由区财政解决70%,镇、村自筹30%,并积极争取广州市财政的支持。4、适当延长鱼塘承包期。承包年限一般宜在10?15年,这是减少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的有效措施。5、加强鱼塘改造后的管理。在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时,条款中应明确规定承包者对鱼塘“三网”(路网、水网、电网)的使用责任条款,并由有关部门在鱼塘承包款项收入中合理提留5?10%的资金作鱼塘维护专用资金,以长期保持鱼塘的良好基础条件。
问题答复:区政协:现将区政府办理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主席会议建议案《加快标准化鱼塘建设》的情况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促进我区渔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善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水产品生产质量,区政府大力开展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经过实地考察与充分论证,在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八条中提出了“实施鱼塘标准化整治,到2008年基本全面完成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的目标,使鱼塘标准化整治成为继机耕路后又一项民心工程,作为我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一、鱼塘标准化整治的背景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滩涂面积较广,河涌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区政府通过“开挖鱼塘、政府补贴(补贴100元/亩)”的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短短十来年,全区鱼塘面积由1992年的44640亩,增加到现在的18.8万亩。2003年,全区水产品总量21.8万吨(含捕捞和养殖),总值19.94亿元,约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38.3%,其中养殖产量15.27万吨,产值17亿元,占全区水产品总值的85%。渔业发展成为我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水产养殖业又在我区渔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然而,随着鱼塘塘龄的增加,加上经营者重生产轻管理的短期行为等原因,鱼塘质量逐年下降,普遍出现“基崩塘浅路难行,排灌不分病害多”的现象。九十年代中期起,区政府投入少量资金探索性地开展鱼塘改造工作。1996年至今投入到低产鱼塘改造的资金约有968万元,改造鱼塘总面积近万亩。但由于起点低,投入资金少、力度不足,鱼塘的生产环境、养殖条件仍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严重制约了全区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鱼塘标准化整治的方案2003年11月,区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对全区18.8万亩鱼塘中的11万亩低标准鱼塘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草拟了《广州市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总体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统一规划,连片整治,分期实施”的原则,优先整治困难村及承包期满鱼塘。并从鱼塘整治规模、基水比例、排灌系统、供电网络、附属设施及鱼塘面积、形状、水深、坡度、进出水口等方面提出12项具体整治标准。该项目计划分4年实施(即2004?2007年),2008年基本完成。经试点工程投入情况匡算,每亩需投入整治资金3300元,总投资为3.63亿元。资金由市、区补贴,镇村配套投入。经全面普查,2004?2007年,全区15个镇(公司)100亩以上计划整治的连片鱼塘情况如下:(一)至2007年末,石楼、大岗、榄核、灵山、化龙、石基、东涌、鱼窝头、沙湾、钟村等镇计划整治的100亩以上连片鱼塘共77749亩。其中:2004年计划整治的鱼塘10310亩;2005年计划整治的鱼塘20787亩;2006年计划整治的鱼塘22367亩;2007年计划整治的鱼塘24285亩。(二)至2007年末,黄阁、横沥、万顷沙、围垦公司等镇(公司)计划整治的100亩以上连片鱼塘共32226亩。其中:2005年计划整治的鱼塘6317亩;2006年计划整治的鱼塘9422亩;2007年计划整治的鱼塘16487亩。三、鱼塘标准化整治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一)组织实施鱼塘标准化整治是一项时间跨度大、资金投入高、影响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了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由戴永昌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区农业局、区发展计划局、区财政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分局、区水利局、番禺供电分公司等部门参与。领导小组在区海洋与渔业局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协调以及检查验收等工作。今年7月30日,区政府召开了由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镇主管农业副镇长、农办主任、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2004年有整治任务的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等参加的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会议,并邀请了区人大农村工委及区政协的领导出席。会议发放了《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管理暂行办法》,部署了2004年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在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的基础上,要求有整治任务的镇要成立“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小组”,由项目所在镇主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负责制定好项目整治年度计划、组织工程实施、监督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以及协调沟通项目实施各部门与鱼塘承包户及施工单位的关系,切实稳妥地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资金管理鱼塘标准化整治资金由市、区补贴,镇村配套投入。区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资金使用实行监管,各级要设立鱼塘标准化整治资金专账,严格按照项目资金使用环节,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各级资金必须按工程进度拨付到专户,统一由项目实施单位按工程进度支付。其中20%作为预留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所在镇(村)如未能按工程进度将配套资金拨入专户,则该镇次年整治项目需待上年度配套资金拨入专户后再作安排;项目所在镇(村)如未能按期完成计划任务,其市、区财政资金冻结并结转下年,另行安排使用。(三)项目管理1、项目申报。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按照《广州市番禺区2004?2007年鱼塘标准化整治规划》要求,根据各镇鱼塘承包到期和申报情况,制定当年鱼塘标准化整治的总体计划,各镇按下达的计划任务实施整治。2、项目实施。由区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设计,项目所在镇、村严格按照已确定的实施计划和资金计划组织实施。所有工程必须在镇、村及监理单位共同参与下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投标。3、项目验收。各村在项目完成后,先由项目所在镇政府组织验收,并由镇统一向区鱼塘标准化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验收报告。验收结果作为项目完成情况及下拨市、区财政整治资金的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责成限期整改。对验收不合格、整改后又不合格或虚报的,不拨付20%的预留款,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四、加强监督,完善标准化鱼塘的后期管理据推算,经整治后鱼塘,年亩产量将从672公斤增加到980公斤,增加约300公斤,增幅达45%;每年可增加产量33000吨,增加产值3.14亿元;增加村级集体收入6050万元;带动渔农5000多户,为社会提供10000多个就业机会。到2008年,全区渔业生产总量将达27万吨,渔业生产总值达2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渔业生产逐渐实现由传统、分散型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转变。经标准化整治后的鱼塘的后续使用与管理成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为此,区政府要求:(一)项目实施过程中,渔业主管部门和各镇要加强监督,强化标准化整治后鱼塘的管理工作,在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时,明确规定承包者对鱼塘“三网”(路网、水网、电网)的使用责任条款,让养殖承包户充分明确使用鱼塘的权利与义务,科学养殖;要求鱼塘整治后的所有者每年要从租金收入当中,留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约5?10%)用于标准化鱼塘的清淤、固基等鱼塘养护工程,延长标准化鱼塘的使用年限。(二)改变鱼、禽、畜共养的“立体养殖模式”,提倡“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和机械化养殖技术,优化渔业养殖生态环境,提高我区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镇村严格监督,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区鱼塘标准化整治十二条标准的要求,加强鱼塘养殖环境的管理,确保鱼塘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争取与国际水产品质量标准接轨,从而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质量。(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引导渔农放养一些市场效益好的中、高档新品种,逐步推进鱼塘养殖从粗放型向精养型转变,提高鱼塘的放养密度,优化渔业养殖结构。(四)适当延长鱼塘承包期。经标准化整治后的鱼塘,要求鱼塘所有人发包时承包年限至少在10年以上。五、2004年鱼塘标准化整治的工作进度根据《实施方案》“优先整治困难村和承包期满鱼塘”的原则, 2004年共整治全区7个镇20条困难村10310亩鱼塘,计划总投入资金3402.3万元,市、区投入2850万(区财政安排2400万元,市财政扶持450万元),镇村投入552.3万元。目前进展情况如下:(一)石基低涌鱼塘标准化整治试点工程圆满完工。该项目于2003年11月6日动工,2004年7月竣工。整治总面积1030亩,总投资338万元,其中广州市财政扶持100万元,区财政投资238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鱼塘重组、挖深、修筑基路、挖排灌河、主路和排灌河硬边化、鱼塘进排水口工程及电网配套等“塘基路电”工程项目的综合整治。目前,该片鱼塘已全部租出。(二)其它列入2004年鱼塘标准化整治计划的20条村38片鱼塘已基本完成勘测,现逐步进入图纸设计和评审阶段,10月中旬起可分片实行招投标和动工。其中,榄核镇张松村已于8月初完成勘测、设计、招标等工作,现进入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初可完工。六、下一阶段工作设想(一)全面推进2004年整治计划的实施。严格按照《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管理暂行办法》和《鱼塘标准化整治标准》要求,力争2005年6月前全面完成2004年计划整治任务。(二)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以及2004年鱼塘标准化整治实施情况,拟定2005年鱼塘标准化整治计划。(三)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以确保鱼塘标准化整治的顺利实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