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随着我国大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静态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能否解决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区已开始步入私人购车时代,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停车难问题已进一步凸显。据有关数字统计:美国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1,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个比例也达到1.25∶1。在我国,国家规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是按规划人口的每人0.8平方米至1平方米设计。而目前我区停车场的用地面积与国家规定的停车场用地标准尚有较大差距,远远适应不了我区私人汽车拥有量迅猛增长的形势。虽然有关交通部门对城区的停车场地作了多次的规划,但只能是杯水车薪;尽管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尤其在新建的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商业餐饮建筑中,大部分都能按相应的停车面积指标要求规划、建设了多种形式的地面、地下停车场(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公共停车场不足的现状,但与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城区停车场(库)的宏观建设总量不能满足机动车增长的需求,而现有停车场(库)的利用率又偏低。长期以来由于城市静态停车管理法规的欠缺,宣传、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了一些按规划建设的停车场(库)因成本较高,无法与占道停车竞争,空置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商业繁华地段,由于人口密度大,交通需求量高,用地紧张,致使公共停车库的建设发展滞后,远远适应不了我区私人汽车拥有量迅猛增长的形势和城区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根据调查分析,当前我区停车场建设与停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停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停车场建设与停车管理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二是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在城市规划中,停车场规划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难以适应现实停车需求。三是停车场建设资金缺乏,政府对停车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弱,投资渠道单一,缺少优惠政策扶植和引导。四是停车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多头化、分工不清、缺少协调、管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五是停车场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有关停车场规划、建设、执法的法律和法规,原有的单项法规和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办 法:1、停车规划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最关键的首要问题,合理的规划可以减少很多人为失误,使城市的停车问题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故政府首先要完善城市宏观交通规划的编制,逐步调整规划路网与交通设施布局;加大配套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力度,着力挖掘现有道路、现有停车场的利用潜力;在新建居住区、商业、餐饮业集中区提高机动车的配建控制指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以便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2、积极引导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投资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模式。在市桥新城区中心争取建设一个立体停车库。从发展的眼光看,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根据资料统计,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辆小车。从工程造价方面来比较,同样以50个车位计算,传统建设需约750万元,立体停车建设造价仅400万元。立体停车场同传统停车场相比,车辆一进车库就熄火,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的迂行和尾气排放,十分环保节能。而且存取快捷,一次存取一台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20秒。因此,要做大做强停车产业,关键的是要使停车产业步入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据了解,我省目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座立体停车场已在广州环市东路动工。3、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管理的主体作用,制订机动车占用公共空间停车管理办法,完善交通管理法规建设,使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开放路边停车场。视道路状况和交通流量情况在次干道和街巷设置了临时停车场点,并动员沿街单位对社会开放其配建停车场库,以缓解停车难矛盾。4、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建设医院、商贸城等大型公共建筑,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停车设施。5、政府应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停车场。一方面,政府可以对一些停车场地的经营权进行拍卖,另一方面一些闲置的空地、无法开工的工地、破产企业的厂地都可以改为临时收费停车场,以缓解市中心的停车压力。6、加强对停车场管理人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停车场管理人员素质,对群众举报查实的有关违规人员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