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优化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教育强区的目标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有所增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增多,校外教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校外教育的发展社会普遍对校外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等有关部门及青少年家长重视学校教育,忽视校外教育,因而对校外教育缺乏统筹、引导,各场所及各机构各自为政。 2、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不能满足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需要全区现有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总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平衡。场所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经济较发达的镇。同时,大部分校外活动场所配套设施老化或不健全,多数校外活动场所或因体制改革,或难抵市场冲击而被出租、挪用,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更是处于放任状态。 3、经费不足制约校外教育的发展由于社会筹措资金渠道有限,政府投入又不足,仅靠自身的力量经营,校外教育场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陈旧老化,运作经费难以为继,再加上本身文化教育软硬件配套匮乏,对青少年失去吸引力。 4、校外教育的内容单一,不能适应青少年全面发展需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家长对素质教育片面理解,不少校外教育机构把校外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补充,过分注重市场需求,举办各类文化课或专业性课程辅导班,教学内容、学习范围狭窄,教学形式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创建教育强区、文化强区,必须切实解决校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办 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各级政府应将校外教育像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日常工作,明确由教育文化部门管理校外教育,加强统筹协调,使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与学校举办的校外培训等活动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尤其是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之后,全面统筹起来,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环境、场所、内容的协调管理。此外,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端正认识,广泛宣传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校外教育,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2、统筹规划,加快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政府要将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公共文化及体育设施建设,统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创建文化强区、教育强区的整体规划之中。要充分管理好青少年活动中心,提高其使用效率,发挥其在校外教育的龙头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和利用好现有设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建设过程中,按要求规划、配套建设好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并注重内部设施和软件建设。近几年广州市就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各镇、街应大力改善现有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条件,适当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青少年宫。这样,全区城乡青少年校外活动才会有场所、有内容、有效果。 3、加大对校外教育的资金投入青少年校外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校外教育场所应由政府委托非营利性机构来管理使用。个别靠营利以维持生存的校外教育机构,也应以保本微利的原则收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来保证低收费或不收费向青少年开放。经费问题如不研究解决,即使有了设施,也难以维持和长远发挥作用,即使有好的策划,活动也难以开展。 4、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活动场所要综合利用好现有的各类活动场所,如番禺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沙展览中心的科技馆、各镇街的文化馆(站)、“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教育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部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在运营中,一方面,要注意不断更新、丰富内容,增加吸引力;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教师、青少年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校外教育资源,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合理利用社区现有各类活动场所,如文化室、娱乐室、健身室等,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由区教育部门及团区委牵头,组织指导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 5、适应时代需要,改革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行政部门、文化部门等应担负起协调、指导校外教育机构的责任,根据发展需要,通过评比或评估活动,引导其不断挖掘教学内容,完善教育设施,丰富活动形式,为青少年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服务,以更好适应时代及未来的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