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4年 > 2004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问题内容:理 由: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现又有示范性学校与非示范性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距并没因为改革开放而有所好转。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有关政策的结果,是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平衡。政府为了扶持示范性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个别学校多的达二三个亿,少的也数千万元,而不少农村小学想拿到政府的几百万元就难于上青天。重点或示范性学校,政府不仅在硬件设施方面斥以巨资,软件方面也提供独特的优惠政策,如引进教师及解决住房等。这种不平衡的投入,使强者更强,弱者得不到改善,表现在教师的待遇上,也造成“贫富不均”,城市和农村教师收入差距大,农村学校难以招到和留住优秀教师,影响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也引发了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有了政府巨资的投入,一些学校无论在教育环境还是教育质量上都一跃成为名校,学位优质,广大学生趋之若鹜,“择校费”应运而生,令家长苦不堪言。而对于贫困庭来说,巨额的择校费犹如一座大山难以逾越,只好听天由命。每年都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教育投入不平衡不仅造成教育不公平,而且可能滋长教育腐败。从某种程度来说,“择校费”之风是一种教育腐败,这些名校或重点学校之所以能推出“择校费”是因为政府的投入,用纳税人的钱办的学校,成了少数学校的特权。农村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修建费用的来源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无可靠来源,不少农村学校所收杂费成为公用经费的惟一来源,不足部分也只有从村收入中解决,让农民负担。我区城区教育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农村的却部分由村民负担,这种人为的历史性城乡差别对农民很不公平。如某村,每年负担小学经费有3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民要负担61.5元。有一条村,平均每个村民的教育负担78.90元,而村民每年分配才50元。教育成为农民的一大负担。义务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解决城市的教育公平问题,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办 法:1、区政府在教育投入和规划方面做到公平和均衡,要兼顾到城区和农村;2、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民与市民同等看待,取消农民对农村教育的直接投入。建议政府将公用经费缺额、校舍的维修费用等费用明确为政府责任,列入区镇两级财政预算,并明确规定经费标准;明确每项经费中区镇两级政府分担的责任;  3、建议在我区贫困村建立最低教育保障制度,财政投放向贫困村倾斜,确立财政为最低教育保障提供有效支撑,解决我区经济条件差的农村教育投入问题。4、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建议在区政府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区内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日重大问题;同时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挥教育在农村稳定及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如六合彩等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问题答复:李学机、杨归泓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区政府就教育投入和规划等问题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根据〔2004〕35号区长办公会议纪要的精神,区财政补助和奖励标准具体如下:(一)对于税收分成5000万元以上的镇,每合并一所小学奖励50万元,每合并一所中学奖励100万元,按新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小学补助50元/平方米,中学补助100元/平方米;对于税收分成5000万元以下的镇,每合并一所小学奖励80万元,每合并一所中学奖励120万元,按新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小学补助80元/平方米,中学补助120元/平方米。(二)对于创建等级学校(镇、园)的奖励标准为3万元至50万元不等(详见附表1)。(三)对于各镇中、小学校园网和计算机教室的补助标准为6万元至40万元不等(详见附表2)。二、2003年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从去年起,每年定期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的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及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今年4月份,我区参照省的做法,由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番禺区镇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对各镇校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待遇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种考核制定的实施,必然会促使各镇教育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使用。三、《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番发〔2004〕7号)提出:一是村级的公益性“五费”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的支出,按照村级经济的承受能力,对年可支配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村,由区、镇财政分档次、按比例进行补贴;二是为保障低收入困难村的正常运作,由区、镇政府按困难村收入额和人口规模,分档次进行差额补贴,补贴期限3年。四、近年,我区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同时,还积极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强化农村青少年的普及高中教育基础上,积极开办中等职业技术学历班,这样既可减少农民子女远涉城镇求学的负担,又能使其学到一技之长,方便就业。同时,根据广州市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穗农[2004]73号)和广州市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关于大力开展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穗劳社培训〔2004〕12号)的精神,我区制定了《番禺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试点工作方案》及《关于做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试点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落实了培训经费。区农业学校、各镇成人学校就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的成人教育资源,方便群众就学。通过学习、教育,提高了农村公民的素质,稳定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净化了农村的社会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