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众所周知,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铜等重金属物质对人体也是危害极大,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按每粒纽扣电池中汞的平均含量约为3~4mg计算,使其中的汞元素全部溶于水,将会使6万升水中汞含量超过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类水域关于总汞含量5×10-5mg/L的标准。所以就有一颗纽扣电池污染60立方水和一节干电池可使一平方米的耕地永久性的失去使用价值之说法。电池广泛用于手机和各种小电器,每户家庭年耗约30节。以我区20万户家庭计算,年耗约600万节,约600吨(5号电池:100g/节)。废旧干电池是目前使用量最大、最分散的垃圾之一,并且其耗量正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目前其污染情况可与白色污染相提并论,如果任其继续弃置,累积会越来越多,危害将会越来越大。为了免除我们和下一代的苦难,我们应该早日启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工程。办 法:1、如何回收。最早提出“启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工程”的是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尽管一再加大宣传力度,但效果并不理想,仅回收到5%。但我认为,即使只有5%的成效也要去做,因为这仅仅是个开始。再分析这5%的数据后人们发现其中有3%来自小学;1%来自中学;1%来自社会。因此,我区开始开展该项工作的重点应该定在中小学。我建议在中小学设立废旧电池回收奖励制度,在我区环保经费拨出一部分作奖金,直接给孩子们或作班会费。我观察发现,每个易拉罐的废品收购价是5分钱,已经使小朋友们很乐意于去收集了。假如我们把每节废旧电池回收价也定在5分钱,则每吨回收费则是500元,假如每年将全区600吨废旧电池都回收的话,才支出30万元。按推测,回收率最多为10%,约60吨,即每间学校回收1吨左右,全区支出才3万元。我区80%的家庭都有孩子在校,动员十几万学生就等于动员十几万家庭。如果支出这几万元就能达到教育孩子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又何乐而不为呢?!2、如何处理。干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由于废旧干电池中的污染物大都均有可蓄积性和可持久性,可以在生物体蓄积而短期内不会降解,如果回收后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转移污染和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填埋、焚烧、资源利用。填埋法是先把废旧电池进行分类收集,实现污染的暂时“储存”,然后集中填埋。据了解,分类收集、集中填埋是多数发达国家处理废旧电池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要使用密闭性很好的填埋场,要求填埋场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防渗性能好,这样电池中的有毒物质到达土壤和水体的过程就会非常缓慢,所以不会在短时间内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十多年前,日本电池工业会曾委托福冈大学做电池掩埋试验,试验结果目前仍没发现汞等重金属的扩散和污染。其实,填埋并非是彻底控制了废旧电池的污染、实现废旧电池的无害化,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限制了污染源的污染。也就是说,填埋这种方法始终存在着污染的隐患。焚烧法是废旧电池在高温下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破坏某些有害成分,但飞灰仍会造成大气的二次污染,仅能将污染降低80%,而且在保护不好的情况下会严重危害焚烧厂工人身体健康。资源利用是建立废旧电池处理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现成的处理废旧电池的技术,其处理工艺完全可为我国所用。据报道,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回收率为82%。从环保的角度看,废旧电池的循环利用处理势在必行。环境保护将污染的概念定义为,“污染是资源的错置”;而从资源的角度看,废旧电池中含有宝贵的汞、锌、锰、镉、铜等重金属,是“宝贵的二次资源”。废旧电池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可实现废旧电池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循环再利用废旧电池,适应目前时代发展需要,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评估和策划,希望我区环保部门给予重视,早日订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