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4年 > 2004年提案
标 题:整合资源,均衡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区
问题内容:理 由:过去的2003年,番禺加快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步伐,使我区教育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地表现为:1、政府投入不平衡造成了学校之间教学条件的巨大差异。我区从2000年起,对教育经费实行区、镇、村三级分管。由于区与镇、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财政状况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使有些学校在经费使用上有求必应,学校环境尽善尽美,常用经费充足,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有的学校相形见绌,甚至连基本的教学需要也满足不了,嗷嗷待哺,苦不堪言,直接影响其教学成绩。随着教学手段趋向现代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条件的差异将使办学水平差异变得更加巨大。2、学校收入不平衡造成了教师福利待遇相差悬殊,严重打击了部分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福利待遇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的择校费、赞助费和借读费等额外收入。一些学校(幼儿园)凭借地理位置、教学条件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择校生,有的学校每年收入多达数百万元。而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其同类收入可能不足万元。这些款项经教育局、物价局查验后,全部返还原校,其中相当部分用作教师福利开支。因此,资历相同而在不同学校工作的教师,年平均收入相差可能有1—2倍。自从2003学年学校收费制度改革后,一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学校更是雪上加霜,教师人心思变,影响工作。3、麻雀学校撤并工作迟缓,不利于集中教育资源创办优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开展,要求教师队伍专业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一些办学单位根本无力承担,即使有力承担也是一种浪费。但是由于受一些陈旧、狭隘的观念的影响,并校工作在一些地方却只闻雷声不见下雨。麻雀学校存在,严重地分散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一些学校长期不能摆脱落后面貌,对学生和所在地方的长远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4、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番禺已经打造出多所各级各类名牌学校,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突出问题是某些学校长期以来萎靡不振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某些差距还在扩大。这就是说,我区这些名牌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没有很好地辐射开来,带动区内其他学校发展。相反地,一些学校为保持优势甚至互为壁垒,阻止经验和信息向外传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差异不但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反而被视作一种正常情况任其发展下去,这是对部分地方学生平等教育机会的漠视,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全区教育发展的步伐由此被拖慢。方 法:王蒙徽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04年我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按照“结合实际,拉近距离,突出特色,提升教育”的思路,力促学校(幼儿园)上等级,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努力使番禺成为全市第七个省教育强区。教育的现状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教育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为此,应趁着创建教育强区的大好机会,番禺区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认真履行自身职能,不满足于创建名校,还要着力改造落后学校,在抓重点的同时,整合资源,均衡地发展教育事业,使番禺每所学校都获得发展机会,使番禺每个地方的人民都能够感受教育强区带来的好处。1、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管理制度,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使用。在原来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级财政收入中教育经费所应占的份额,定期向社会公布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它不会轻易地因人因事而有所缩减;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当地教育的成绩作为评价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教育;在锦上添花的同时不忘雪中送炭,定期对全区学校进行普查,向镇区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提醒注意突出问题,并由区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有计划地资助办学单位改造那些教学条件简陋的学校和改善低收入学校教师的待遇,使他们不会因为所在镇村财政或人事等问题而长期受忽略,影响了这些学校的发展机会。2、由区政府统筹和监督全区学校的择校费、赞助费的使用,以减少政府的压力,拉近学校之间的距离。优质学校的成长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当他们环境得到改善后,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尽力帮助困难学校。建议由区政府查验各公立学校(幼儿园)的择校费、赞助费后,规定凡达到一定数额的学校要划出一定比例的款项交由区政府统筹安排;返还给学校的部分必须定出一定比例用于教学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政府对这些学校的投入。这样就可以使区政府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有更多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困难学校的教学条件改造和教师福利待遇问题,一些学校的经费不足问题可望由此得以缓解。3、加快撤并麻雀学校的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撤并学校的现实需要和深远意义;要对需要撤并的学校所在地方展开充分调查,从生源分布、交通情况、人文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科学设点,做好总体规划;由政府和有关村委共同集资,以高标准建设新校区;优化新校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切实解决好交通和宗族关系等突出问题,让群众很快感受到并校带来的好处,从而自觉参与解决并校有关问题。4、 调整区教育局、各镇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指导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下大决心整顿后进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振奋士气,形成改变落后状况、追赶先进的氛围。按照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人力财力投入,更多地组织专家和名师到后进学校开展教学管理视导活动,找出问题症结,传播先进理念,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做好跟进工作,使后进学校有一个努力方向,使原有资源条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缩短与先进学校的距离,促进全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5、鼓励名牌学校对其他学校开展援教活动,并逐步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名牌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育信息等方面占尽优势,其他学校往往是不得其法,有力没法使,假如前者能施以援手,对后者定能起立竿见影的作用。普通学校十分期待和欢迎这种援助,但名牌学校多半会持保留态度。因此,名牌学校定点帮扶后进学校的活动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多加鼓励、穿针引线。另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在评选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学校上等级、教师职务晋升和提拔干部时,把对其他学校的援教经历和援教成绩作为加分项目处理,以提高积极性。这种做法推广2—3年后,必能大大提高普通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减少落后学校的数量,为高一级学校提供更为优质生源,让大家都受到好处。
问题答复:曾干贤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整合资源,均衡发展,努力创建教育强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2003年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从去年起,每年定期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的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及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今年4月份,我区参照省的做法,由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番禺区镇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对各镇校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待遇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种考核制定的实施,必然会促使各镇教育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使用。二、《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番发〔2004〕7号)提出:一是村级的公益性“五费”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的支出,按照村级经济的承受能力,对年可支配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村,由区、镇财政分档次、按比例进行补贴;二是为保障低收入困难村的正常运作,由区、镇政府按困难村收入额和人口规模,分档次进行差额补贴,补贴期限3年。三、区政府对各镇的“并校”、“新(扩)建学校”、“中小学校园网和计算机室建设”三个项目的实施分别给予一定额度的区财政补助。同时,提高了对等级镇、等级学校的奖励标准。(具体的补助、奖励标准见附件1、附件2、附件3)。四、为了提高择校费的使用效益,我区有关部门已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对高中择校费的统收统筹问题作了“择校费由区财政统收后,50%返拨给学校使用,50%由区统筹使用”的方案,区政府正在研究中。至于其他中小学、幼儿园接受捐资助学,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的要求,所捐赠款、物必须按捐赠者的意愿使用。五、为加快撤并麻雀学校的进程,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提高撤并麻雀学校的奖励和补助标准,对2003年税收返还不足5000万元的镇,撤并小学1间奖励80万元,中学1间120万元;新扩建校舍,小学每平方米补助80元,中学每平方米补助120元。另外,区各职能部门对撤并麻雀的建设工程将会开通绿色通道,以保证撤并麻雀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六、区教育局结合创建省教育强区和省市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内,重点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整合和素质提高工作,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今年上半年,在教育指导中心、区属学校(园)副处级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中,突出抓好学校新进班子干部的素质把关工作,加大原班子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并通过提拔高素质的年青干部、调整学校班子成员在性格、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结构,藉此形成富有朝气和活力、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以此带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次换届新提拔了38人,占聘任职总数的37%;交流使用31人,占聘任职总数的29%;其中,本科或以上学历72人,占总数的80%;年龄35岁以下的有18人,占20%。七、我区通过组织专家和名家专题讲座、开展教学管理者和名校长培训、名教师培养对象异地挂职锻炼、加大学科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力度、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学校之间结对子帮扶等系列措施,以缩小镇与镇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把我区建成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的真正的教育强区。附件:1.番禺区创建教育强区等级学校(镇、园)奖励标准明细表 2.番禺区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室建设区补助标准明细表 3.关于区财政补助和奖励标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