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5年 > 2005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完善我区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问题内容:理 由:近几年,我区教育乘“创强”之东风,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较大。2004年,省、市“基础教育工作考核小组”来我区考核基础教育,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2005年广州市教育工作要点强调:以农村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一、我区城乡教育的差距(一)农村中小学(园)学生是我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区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60多万。我区幼儿园380间:其中城区48间,在园幼儿10217人;农村(含各镇,下同)332间,在园幼儿42970人。小学生中城区为21684人,农村97394人。初中学生城区8902人,农村40179人。(二)农村中小学与城区中小学的差距。从等级学校的情况来看:市桥城区共有幼儿园和中小学86间(不含高中),其中等级校(园)有24间(其中省一级8间),到今年5月可能达31间,占学校总数的36%;而全区农村中小学有省一级学校9间,市一级13间,区一级71间,区级以上学校占626间农村中小学(园)的14.8%。从升上普通高中(不含各类职中及成校)的学生数来看:2004年城区初中毕业生3569人,升入普通高中2351人,为65.9%;农村学生14912人,升入普通高中7122人,为47.8%。考入仲元、番中的学生来自城区的占50%以上。二、造成差距的原因(一)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住房就业、教育卫生、劳保等公共政策优先满足城区人的利益,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教育层面上将其扩散和放大,从而造成了农村教育迟滞和城乡教育差距。目前这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之中。(二)以乡镇为主的“分级办学”制度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分级办学,发挥了地方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分级办学体制下,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不够规范,对教育经费监控难以到位。省市“基础教育考核小组”也认为,教育经费直接由镇统筹安排,“各镇之间可支配财力差距大,加上各镇领导对教育投入认识的差异,教育投入不均衡,这既影响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又影响了教育的均衡配置,使得番禺南部与北部、城乡之间、镇之间基础教育发展有较大差别。”身处困难的镇村学校,生均经费严重不足,常规运作十分困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区撤镇设街步伐加快,村级办学经费减少并将逐步取消,分级办学将遇到新情况,新矛盾也越来越多。(三)师资力量、家长素质和学生基础也是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农村学校不容易留住高素质的教师,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教师整体素质与城区差异较大。另外,农村家长观念落后和家庭投入不足,学生基础也存在城乡差异,这都是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的重要原因。城乡教育差距是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如果农村教育赶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我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还会直接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的差距;同时教育投入及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也影响农村教师的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从而影响全面实现教育强区。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教育发展。办 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实现教育强区的对策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纲要(2004-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要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我区农业和农村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发展农村教育就是最大的好事实事。从我区实际情况看,教育与广州市老城区的差距主要在农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反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应该是当前政府的重要战略。建议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先考虑农村教育发展,“促进中小学条件的整体优化”(广州市2005年教育工作要点)。二、完善现行教育投入机制,真正实现经费投入“以县(区)为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也要求:“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领导”。根据以上规定,建议政府抓住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逐步改革或完善现行教育负担机制,实现“以县(区)为主”,“将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全部交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在没有实行“以县(区)为主”前,参考《广州市核定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穗教财基[2004]42号文附件),结合我区实际,核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规定办学单位严格按标准划拨给学校。通过综合平衡教育投入,以加快布局调整和信息技术教育步伐,加大农村学校规范化建设力度,加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三、加强对撤并后农村学校的指导。建议政府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为撤并学校基本建设开绿灯;同时探索撤并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新路,如实行由区内名校管理、办连锁学校等方式,实现名牌学校连锁化,即可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又可尽快让新组建学校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四、建立城乡学校固定帮扶联系点,构建城乡学校领导、教师的联系及短期交流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纲要》指出,加强教师交流工作,建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制度。建议在教育职能部门的协调支持下,组织城区市级以上学校及镇中心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对帮扶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学生中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城乡学生互访;选派城区优秀教师下乡任教一年,农村校长、教师进城挂职学习。五、从农村幼儿教育抓起,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与城区学生也有差距,原因在于幼儿教育的差距。建议鼓励创出幼儿教育品牌的社会力量到农村创办示范性幼儿园,从幼儿教育抓起,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素质奠定基础。如我区荣达幼儿学校是“广东省十佳民办幼儿园”、“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应采取适当鼓励措施吸引这类幼儿学校到农村创办幼儿园,促进乡村幼儿园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建设,将城市幼儿教育理念带进农村,使农村幼儿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为中小学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答复:民盟番禺区委: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区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在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后,我区教育工作将重点加快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此,区政府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均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目前,区政府已经切实担负起对教育发展规划以及校长和教师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领导的责任;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由于我区实施镇级财政体制,所以区对教育的投入是通过镇的投入来体现。其实,区对教育的投入具体体现在区定给镇的税收分成比例,若镇所需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高,则定给镇的税收分成比例就较高。此外,正如上面提到,我区目前正实施镇级财政体制,因此不可能做到您所提出的“将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全部交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的建议。目前,我区各镇的教育经费安排以镇为主,区只统筹涉及全区的教育专项经费,如“创强”专项经费、“普高”扩容经费、教科研经费、教师货币分房专项经费等,但无论区镇两级如何安排教育经费,都始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是“以县为主”。我区目前暂不能按《广州市核定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所核定我区的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学生人数把公用经费拨给学校使用。其原因是:按照该方案,市核定我区2005年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为:初中941元,小学455元。该标准核定的依据为我区2003年的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该经费的统计范围不仅包括学校的办公经费,而且还包括原来由区和镇统筹安排的一次性设备设施投入经费以及“三税”教育费附加等公用经费。因此,我区难于按该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给学校,目前正向上级部门反映该问题,并建议拨付给学校使用的公用经费为真正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办公经费,有关的拨付标准正在核算中。但是,我区必定确保2005年全区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市核定我区的标准。三、对于撤并后农村学校的管理,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探索及研究。你们所提出的由区内名校管理、办连锁学校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区的市桥西城小学并入南阳里小学,以及石基大龙小学并入中心小学,都是采取上述的模式,以达到教师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四、目前,我区已分别组织了中小学校长到省内其他城市、市内其他区以及区内的省一级学校(幼儿园)进行挂职学习,今后将不断推进及完善,尤其是让农村学校的校长到名校挂职锻炼;关于“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的规定,我区亦将从2006年起实施。此外,在2006年将一并考虑组织中心城区市一级以上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的事情。目前,有关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五、你们提出的鼓励已创出幼儿教育品牌的社会力量到农村地区创办示范性幼儿园的有关建议和做法,我区亦正在努力探索尝试。目前,区政府正以行政划拨价的优惠价格出让位于桥南街的一块幼儿教育用地,并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幼儿教育经验丰富的教育机构、企业或个人,在该地块上投资建设一所省级标准的幼儿园,并自主办学。如尝试成功,将在区内推广。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