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屈大均墓在新造镇思贤村北约半里外的宝珠岗(又名第一墓),屈大均墓(包括八泉亭、屈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是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之首。1985年番禺县政府拨款修葺屈大均墓,并在墓前右侧建“思贤亭”一座。每年清明时节,慕名到屈大均墓寻迹思古者络绎不绝,屈大均故里原名严坑,是因严姓建村得名。后来屈氏后人渐多,为表达思念先贤之意,将村名改为“思贤”。屈大均是著名诗人、学者,学识极为渊博,一生著述繁富,除广东文献专著、学术著作、文集之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作为一个杰出诗人、诗论家,他是岭南“三大家”的主要代表,曾创立西园诗社、继轨南园,以追先古,而且对后来的粤东三子乃至近代岭南诗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总结岭南诗歌文化发展的源流,传之得以弘扬。由于屈大均坚守操节,终其一生反清不仕于清,其诗文著述强烈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深为清朝统治阶级报忌恨。雍正、乾隆二朝曾下谕遍查和焚毁其著作。番禺县令下令将其遗稿及三闾书院付之一炬。清朝文字狱,动辄掘墓戮尸,其子孙及当地乡民为防避不测,将屈大均墓不封不树保存下来,仅在家族谱中注明墓穴方位,以银牌入土为记,直至清光绪末年,屈氏后人在荆榛蔓草之中依照族谱线索找到墓穴,重建该墓。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由当年番禺县县长陈樾主持重修。20世纪90年代,屈大均墓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被研究屈大均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所重视。1996年底,在市桥举办了“屈大均思想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出版,可见,屈大均在岭南文化所占的地位。屈大均墓因管理欠妥,荒草丛生,使人们产生一派荒凉之感。还有思贤村内的“八泉亭”也破败不堪,本来“八泉亭”内立有屈大均的石刻像,现已残旧像蒙,令人惋惜。原本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也是个人文历史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现变成荒野之地,实令人深感遗憾,与当今建设文化强区可谓大相径庭。希望有关部门协同当地政府重新制定措施,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使这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办 法: 1、恳请文物管理部门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2、管理经费不足部分可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文物部门一点、当地政府一点、旅游部门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