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 信用是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基础,是科学配置资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对于树立番禺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促进番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年来,番禺区政府精减人员和机构,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番禺政府诚信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政府及有关政府部门失信现象还时有发生。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文件和引资优惠承诺落实不够理想;社会公共工程款特别是在追加预算时结算时间过长。少数职能部门重承诺、轻兑现,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特权意识和衙门作风不同程度还存在。如海关存在个别工作人员与报关公司串通,为报关公司揽生意的情况。又如现在电力紧张,为保证民用电,经常对企业实行停电,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有时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停电,使企业措手不及,损失较大。错峰用电的措施虽然使企业在夜晚用电时收费便宜,但企业夜晚开工,工人上晚班要支付的工资和加班费是白天正常上班工资的2-3倍,实际上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二、政府的信息发布和政务公开有待加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政策的透明、公开的程度越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政策的理解就越充分。透明、公开的政策环境是杜绝腐败的有效手段。而不少在番禺投资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依然感觉面临着诸多不便。如信息不畅,信息量不充分,各部门信息化程度低,更新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指导政策模糊、缺乏连续性。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没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公开的内容往往避重就轻,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人、财、物”公开较少。 三、媒体的不实报道、少数人的不法行为影响政府的诚信形象。一是去年在香港某报刊登了有关前10多年南沙开发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报道,其中不少内容失实,乃至歪曲事实。这篇文章被国内媒体转载,并在网上广泛传播,使香港同胞和国内广大群众对番禺的政府产生误解,严重损害了番禺的形象。而番禺区政府的缄默更使大家信以为真,进一步加深了误解。二是时常有一些不法商人打着政府的招牌,以各种名目要求企业购买杂志、报纸、纪念品;以邀请企业家参加某项评奖活动、参加某些会议、对企业宣传等名义要求企业提供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的赞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办 法: 一、要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尤其是政府信誉度的高低,对发展影响极大。番禺要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的新中心城区,吸引国内以及港澳和海外的资本和项目,就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服务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环境。从建设诚信政府的角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良好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才能形成真正良好的投资环境。过去广东地区包括番禺靠减税让利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外投资者,吸纳了很多外资,而现在“入世”之后不能再靠这一套了,必须在改善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软环境上下工夫,根据世贸规则来办事。同时,从政策调节作用看,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增强,而地方性政策对经济调控呈减弱趋势。因此,现在招商引资,经济的发展,必须靠环境的竞争。软硬环境好,是最基本的竞争优势,投资者看重的是诚信政府带来的效益。 二、应加强有限政府、阳光政府建设。建设有限政府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对可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事项,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切实把政府职能从行政审批型转到公共服务型上来。建设阳光政府就是必须确立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指导思想,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法律规定免予公开的信息外,政府信息一律向社会公开。要让所有在番禺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公开享有信息资源。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增加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在决策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如现在的停电现象,就应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要保证事前公示,并加强调查研究,与企业共同研讨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番禺区政府应出面对媒体的不实报道公开澄清。消除公众、尤其是海外投资者对政府的误解。 四、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惩失信行为。政府有责任对公务员加强教育,使公务员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使他们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务人员,出现了失信行为,应该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惩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