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据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32.1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程度严重(心理专家认为确实存在这样的概念,但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疾病,也不只教师群体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偏高。 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危害教师本身,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格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师为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宽松的人际环境。如果教师自身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会使其陷入内心的痛苦,而且会将他的不良情绪和人格缺陷传导给受教育者,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的一生。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教学压力、同行竞争压力、社会责任压力,把很多老师压得喘不过来。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对教师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竞争机制引入教师队伍,诸如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新的用人方法和分配方法的推动,给一向平静的学校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在教师心理上产生了不安全感。教师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还有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就是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太高,而实际上他们做不到社会所期望的那样,或者是家长所期望的等等。再有,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较易出现心理偏异,这亦足以给教育带来新的考验,无形中,老师的压力又加大了。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 办 法:一、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十分有必要开展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定期举行心理调适的讲座或学习。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教师并非古书中的圣贤,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当然应尽量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作为教师个人,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加强自己心理修养。 二、尝试在教育局等教育主管机构创建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心理辅导。定期不定期地为教师进行心理测试,使教师拥有宣泄、减压的适合场所。 三、要解除教师的紧张感,必须改变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具有滞后效应,所谓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衡量教师的价值,绝不能只看当年的升学率,而要看10年之后,他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四、社会应当转变育人的观念,理解支持教育,多给教师一些关爱,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压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管理,沟通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评价体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再教育和发展机会等。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光是教师个人问题,有必要呼吁全社会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正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