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番禺区的大部分农村就有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例如大岗东南小学,留守儿童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初步形成的留守儿童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生理、心理上极易发生偏差,学业也大受影响,容易出现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留守儿童情感缺乏现象严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由于监护权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们有的恋网吧和游戏厅,有的染上打架斗殴、故意滋事的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缺乏安全,导致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据查,21.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13.4%觉得受歧视,11.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还有1%左右的孩子想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另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现象严重。其中多数是因为家中没有劳力“早当家”、无人管教、放任自流或成绩太差升学无望的孩子。这是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办 法: 1、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2、加强对家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 3、农村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应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从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感情寄托的可能性。 4、各级学校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习惯和安全保护意识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建立成长记录卡。学校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情况,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制和失范追究制;引导和激活社会教育力量,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滑坡。 5、各级关工委(联)等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这些儿童给予生活关怀、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幸福地成长。 6、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顽症入手,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7、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管理力度,使农民工问题向着协调性方面发展。应改变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