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6年 > 2006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问题内容:

理  由: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番禺被评为省教育强区,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广大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为国家高等教育输送了大批优质生源。面对各种各样压力,不少教师能主动适应环境,有较强自我调节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竭尽所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这一职业已成为压力大的职业,职业压力已对教师的行为、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影响。从近几年教师体检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病患病率较高,心血管疾病、结石疾病等有上升趋向,老年病普遍提前。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798名中小学教师,年龄从23岁至 53岁,患慢性咽炎、声带结节或息肉疾病的为70%,颈椎病为31%,心血管疾病为9%,下肢静脉曲张为7%,患其他疾病为24%。女教师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等症状明显增多。同时,近90%的教师感到工作和人际关系压力很大,66%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眠、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症状。
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会影响到个人教学和家庭生活。有87%的教师表示,因身体不适和心理问题难以集中精力于教学。有的教师年纪轻轻,却因心理疾病或职业病严重而不得不在家休养或提早退休。大部分教师因日常工作身心疲惫,逢休息日只想睡觉,没有精力顾及其他,工作的压力往往向家人发泄。女教师很难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不少教师不无辛酸地说教好了学生,却疏忽了自己的孩子。
随着高校扩招,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虽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学校工作的指挥棒。社会、家长仍然偏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衡量学校及教师。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宣传高考状元及其辅导教师;家长根据升学率,千方百计为孩子择校、择班(择教师);学校将升学率、优秀率与评优、晋级、奖金等挂钩。分数、升学率成为压在教师心头的沉甸甸的大石。今天,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而这所有的关注又形成了对学校、对教师的过高要求和期望。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任何事情都要比一般人做得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片面地把教育学生的责任全放到老师身上,使教师承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少教师认为,造成教师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工作之苦,而是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
各类评估、评比、竞赛、检查、抽查繁多。面向学校的评比,如文明学校、安全示范学校、卫生示范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禁毒示范学校、体育达标学校、绿色学校、等级学校、无烟学校等,首先要求学校自评自查,学校领导、教师要忙于做档案资料,写汇报资料;各级团委、体育、文化等部门时有演出等活动,教学外的大量任务,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
新课程标准推行以后,综合类课程增多,专任教师不足,不少教师身兼数门,超负荷工作。薄弱学校的教师面临的问题更多、任务更重,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人际关系上正处于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应付压力的经验与能力不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办  法:
一、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氛围。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整体联动,全社会和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有责任。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都要转变育人观念,多些理解,善待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多一些正面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奉献、敬业精神,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要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考核、晋级、评优等,都应客观、公正、科学,全方位、多元性,走出“以分数论英雄”的怪圈,切实从评价方面减轻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
三、构建社会缓解教师压力的调控体系。建立起区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区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教育信息网建立教师心理交流平台,给教师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宣泄及减压的场所;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深入镇(街)、学校,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定期调查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制定教师身心健康跟踪监控措施,建立科学的身心健康评价体系,将身心健康水平测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引进师资力量,增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把好入门关。
四、各学校把教师健康纳入工作计划,督促教师养成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体育活动良好习惯,使教师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有效缓解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举办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轻松愉悦的心情。
五、教师个人加强自我调节。面对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现实,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和学生观,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求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户外运动,跟朋友聊天,练瑜珈、太极拳等。

问题答复:

政协教育组:
你们提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各种主客观的因素,教师的工作和心理压力的确越来越大。近年来,关于保障我区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问题,已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反映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区委、区政府。对此,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关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降低教师职业病发病率高的问题
要降低教师职业病发病率,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要依靠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方面主要是保障和落实教师体检制度。目前,我区公办教师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该公费医疗的支付范围和水平,在广州市各区中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照区人事局《关于组织开展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的通知》(番人〔2003〕14号),从2003年起,我区公办教师的健康体检,从原两年安排1次调整为三年安排2次,并由区教育局按通知精神组织教师参加体检,确保体检工作的落实。其次,为进一步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区教育局加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每年组织教师短期休养,开展对教师“三项健康制度”(体检制度、健康监控制度、健康锻炼考勤奖励制度)的检查,各中小学校在教学之余组织开展有益健康、放松身心的文体活动,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第三,教师本人应该多掌握一些保持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如科学作息、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并努力实践,提高自我保养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减轻有关评价机制造成压力的问题
提案中所列举的许多评比、检查项目其主办单位是省、市等上级职能部门,我区只能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执行。只有“文明学校”一项由区教育局主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中小学校的校风建设、办学水平和效益,但从今年开始该项目已经停止评比。通过评比、检查,对教师工作和学校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压力和负担。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实际,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合理的解决。
三、关于建立区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及教师心理咨询机构的问题。
近年来,区教育系统把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纳入了德育工作范围。早在2002年,我区就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有关领导及相关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心理专业老师组成,在区教师进修学校设立了办公室,并通过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2002年到现在,我区已培训了C级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47人,B级证90多人,并且已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培训课程。另外,我区许多学校已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除了开展师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外,还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仲元中学、番禺中学、市桥中心小学、大岗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在广州市乃至省内同行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至于建立区级教师心理咨询机构的问题,由于涉及到机构建立和专业人员编制等多种因素,目前还有较大的困难。
区委、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当然,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除了政府部门、学校的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态度。教师应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价值,不断调整自我期望值,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化压力为动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吸收新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肯定,那么工作上的成就感就会有效地抵消部分压力。同时还要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效地保障身心健康。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