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 民间有句口头禅:“过去发廊多过米铺,如今废品店多过发廊”。近年废品收购店像雨后春笋般冒起,据不完全统计,整个番禺区的废品收购店总数超过1000间。试问社会上真的有那么多废品等待收购吗?非也。其实这大部分是为盗窃分子销赃分赃的黑店,且绝大多数属于无牌经营,它们日夜营业,多少欢迎,大小通吃。他们收购的物品包罗万有,只要他们认为有利可图,便统统收购,不问根由。 盗窃分子、双抢分子盗窃、抢劫得手以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把赃物卖给废品收购店,手中的脏物便变成了人民币。正因为这些废品收购店不拘泥任何物品,且24小时服务,便为那些盗窃分子、双抢分子,提供了销脏的渠道。 以上情况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严打双抢,狠抓盗窃、扒窃犯罪分子那么多年,不但收效甚微,且有反弹迹象呢?是谁养活那些犯罪分子呢?在我认为,是被盗者及那些废品收购店,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废品收购店绝对是盗贼的温床。没有这些温床,盗贼是不可能存在的。 正因为存在上述温床,社会上盗贼如毛,其对社会危害之大,令人发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对公共设施的破坏:公用电缆、电线、沙井盖、垃圾桶、防盗网、铝合金门窗……不翼而飞。 2、所有厂企无法管制员工的偷窃,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如铜、铝、不锈钢灯,只要往衣袋里放一小块,便可每日盗窃价值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物资,真是防不胜防。很多企业主说,每年被盗一百几十万元的物资是平常事。 3、马路上抢夺、公交车上扒窃得来的脏物,如手袋、手机、首饰等任何物品均有销赃的门路。 办 法: 1、坚决取缔无牌经营的废品收购店(站)。 2、严格控制“废品收购”牌照的发放,建议每个镇(街)只限发一个牌照,且限制经营范围,不能包罗万象。 3、“金属回收”牌照全区内只限发一个至两个,且规范管理,接受公安机关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