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近年来,我区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建设了包括无害化公厕在内的一批农村基础设施。2005年8月开始,区政府将连续三年每年划拨3000万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对改建或新建无害化公厕的补贴,改建或新建一个无害化公厕给予5万元以内数额不等的补贴。现在,我区已基本做到每个村都有1-2个无害化公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公厕的数量和硬件水平应该能够逐步满足群众的需要。 目前,我区农村村容村貌还不够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在村级公厕上,则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兼职管理,1-2天打扫一次,难免比较肮脏和臭味较强,达不到普遍的卫生标准。按照公厕管理的卫生要求,公厕必须有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即地面无积水、无纸屑、烟头、痰迹和杂物,大便器(槽)内不积存尿液、杂物,墙壁、顶棚整洁,对公共厕所应经常进行卫生消毒等。 加强对农村公厕的管理有多重意义。现阶段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之一是“村容整洁”,厕所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可以起到培养卫生习惯的典范作用,清洁的厕所将激发广大农民做好各方面清洁卫生的积极性。第二,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少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对公厕的要求逐渐提高,加强公厕管理满足了这部分群众的需要。此外,我区村级公厕还要为外来人口服务,在石碁镇、钟村镇和大石街等外来人口较多的村,平均每个村级公厕要为大约1300个外来人口服务,外来人口大多流动性大,卫生意识较差,因此,村级公厕必须加强卫生管理,以适应外来人口增多带来的卫生管理要求。 办 法: 1、区、镇的职能部门指导各村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厕所卫生管理制度和保洁制度,配备专门的保洁人员。 2、区、镇、村统筹解决村级公厕的卫生管理费用。 3、区、镇的职能部门对村级公厕加强检查,掌握动态,规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