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及学识发展;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心理健康。围绕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政协办、民盟番禺区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以及教育组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区教育、卫生系统的协助下,与29所中小学(包括公办与民办学校)的100多位教师分别召开了7场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应引起各界关注。 近几年,大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病患病率较高,心血管疾病、结石疾病等有上升趋向,老年病普遍提前。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798名中小学教师,年龄从23岁至 53岁,患慢性咽炎、声带结节或息肉疾病的为70%,颈椎病为31%,心血管疾病为9%,下肢静脉曲张为7%,患其他疾病为24%。女教师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等症状明显增多。同时,近90%的教师感到工作和人际关系压力很大,66%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眠、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症状。 教师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据调查统计,48%的教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有24%的教师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而72%的教师每周体育锻炼不足1小时。某初中一位班主任,她每天早晨7点前要到校上课或值日,每周有六个晚上要辅导学生晚自习(学校安排值班两个晚上,是班主任的责任感驱使其每晚要回学校),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缺乏人文的学校管理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环境不良最易引发教师心理压力。在调查中教师反映,部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过于死板,缺乏人性化;少数学校领导对教师评价有失公平、公正、公开,与教职工的关系较为紧张,易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 办 法: 一、保证教师休息时间,严格控制教师及学生的在校时间。控制初中学生的晚修时间,减少晚修教师的值班,并给教师以适当的值班补贴,禁止初中非毕业班利用节假日补课。 二、精简评估、评比、各类竞赛活动。主管部门加强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弱化升学竞争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评估、检查、评比,控制各年级的竞赛数量。 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管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建立良好的校际人际关系,感情留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要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教职工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增加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机会,多了解老师的需求;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给教师以弹性工作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