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番禺是著名侨乡,旅居港、澳及世界各地的番禺籍同胞、华侨近40万人。旅外乡亲在旅居地艰苦创业,事业有成,但对故土番禺始终有着浓浓乡情和无限眷恋,热心、关心和支持故乡的社会发展、进步和公益事业。特别是番禺籍港人与番禺更有一层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据文史资料《香港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介绍,……南海郡辖领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及揭阳等六县。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逝,龙川县令赵佗据广东之地独立,称南越武王,都番禺。当时,香港与番禺县治相接,故隶属番禺县管辖。虽然因为那段屈辱历史的原因分离百载,但是广大番禺人民与旅外乡亲的深深乡情亲情从来没有断过。改革开放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两地的经贸交流日渐繁荣,番禺成为越来越多港人创业的乐园。正因为如此,作为港人的一员,我们更乐意在番禺新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清楚地知道,珠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角色,而地处珠三角地理中心的番禺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番禺,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最重要的是区委、区政府制定、完善了适合番禺发展的经济策略,以及已拥有的“品牌效应”。番禺的珠宝制造业已名扬海外,我们知道番禺有很丰富并且有口皆碑的旅游资源,随着广州南拓步伐的加快,作为广州新城市中心地位的确立,番禺还应该成为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中央居住区相适应的现代商业区。 (一)发展机遇 番禺自古就是商贾辈出之地,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与浓厚的商业氛围,是整个珠三角的支撑点、商品经济的摇篮。目前番禺商业发展的现实机遇是:地铁三号线即将开通、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建设工程上马,房地产、旅游、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的大幅提升,带来了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2004年番禺人均年收入为52253元,全区总存款为70.7亿元,综合实力居广州十区之首等,一系列数据充分反映了番禺的经济水平和富裕程度,番禺逐渐成为商家扩张市场、树立品牌的重点区域。在大珠三角商圈和粤港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随着广州南拓,番禺大商业气候的日益成熟,必定会推动番禺商业的新一轮飞跃发展。 (二)市场潜力 以前,番禺商业有市无场,高端商家没有机会进入番禺市场;另一方面,因缺乏高端商家成功经营的个案,导致商家低估番禺商业价值。现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商家纷纷看好番禺市场,但由于缺乏舒适的消费空间和良好的商业形象,大量商家仍持观望态度。大量商家和高水平的经营者的流失,也就难以形成丰富的产品品类和高水平的商业氛围吸引经营者和消费者,最终导致大量高档消费力外流。 现实状况与未来需求的差距就是市场的潜力所在,客观地看,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番禺商业街的建成开业正逐步缩小这种差距,但缺乏完善的商业体系,商业网点 “小、弱、散”,辐射范围小的不足依然存在并且有待解决,特别需要集聚的商业区域和突出的龙头商业项目,彻底结束番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城区发展较松散、与广州连接不够紧密,致使商业布局显得零散、没有形成大的商业中心、未能凸显大中型商业网点作为零售业的核心地位的状况。 (三)商业空间 我们对番禺的商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仍有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城市规划对商业功能布局和配套服务的支持还不足,公共配套成发展瓶颈。现代商业的形成,大体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市场条件,二是市政条件。最具生存空间的大型商业中心在番禺的发展遇到困境的主要因素就是公共配套发展仍未成熟,如华南板块、洛溪板块各大型商业中心区域位置好、道路交通便利,但与广州市区的公共交通就仍然不够方便,公共汽车线路太少、发车密度过低,难以真正吸引大批客流前来消费。同样,虽然商业中心周边楼盘林立,但就没有公共汽车将这些楼盘与商业中心接连起来。同时,新建商业中心定位重复,经营困难问题多。如大石、钟村等镇的多个经营家居、建材的大型专业商业中心在房地产热的刺激下迅速冒起,但部分商业中心的营业额并未随入住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增长,相反经营面临困难。而零售商业方面,现有的几家商号由于缺乏商业经营经验,以住宅的销售理念进行商业操作,目前经营也存在较大困难,令商家产生“恐新”心理。 上述的问题也好、差距也好、机遇也好,关键是我们看到了,明白了,下一步努力解决好,就一定可以令番禺商业发展与经济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实现商业跨越式发展。 办 法: (一)全力打造商业龙头,一花引来万花开。“龙头”的意义在于在资源条件不足以支持全面开发时,能够集中全力先打造出一个聚焦点,集中到一定规模后就能形成足以启动和拉动整个城市商业全面发展的“引擎”。如扶持发展珠宝市场,打造国内最大珠宝采购中心。区政府有意将百越广场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批发、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珠宝采购博览中心,邀请国内外知名珠宝首饰品牌进驻,以番禺为集散地辐射全国乃至世界。为尽快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政府可以考虑积极组织国际性博览会、珠宝文化节等推广活动,实现产业向市场的转变。同时还有如易发商业街、易发灯光音响交易中心、万博商业中心等,对品牌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商业品牌效应带来财富和信息的聚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发挥品牌效应。 (二)商业与旅游相结合,发挥互通互补的优势。希望我们的商业改造进一步发扬协调统筹的优良传统,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围绕一个发展大目标积极配合,比如商业部门、旅游部门参与策划和营运,做到了解市场,立足市场,对平衡商业业态,错位经营是非常有利的。成功的商业区必须做到吸引三部分人:市民、外地人和外国人。借助番禺的旅游优势、依托现有的商业资源,做到商旅互通,吸引国内外游客购物,区域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拓展。 (三)商业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必须是政府宏观主导企业积极出击。商业品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的保障,商圈的营造与培育是政府与投资商的“双人舞”,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易发商业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想有一个繁荣的商业局面,就必须创造一个政府、投资商、经营者和谐共赢的商业投资机会。改革开放,广州走先一步,最大的得益是观念先行。发展商业,政府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商业环境、投资环境,引导、规划和提供明确的政策性导向。对于每个改造项目,必须在整体定位、规划、业态划分等方面充分考虑与番禺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功能相结合,并与国际接轨,制定好清晰的思路和计划,为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 (四)加强交通规划调整,促进商业发展。中心城区的交通对大型商业中心的制约较为突出。政府要根据新的城市规划,处理好物流与人流、车流的关系,让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便利的交通,令广大消费者畅顺到达商业区,为商业发展搭桥铺路。 (五)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商业专家。现代商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现代商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管理人才,但更需要能全面统筹的专家。相关部门要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创业环境,制定引进国际人才的优惠政策,参与番禺现代商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管理。藏龙卧虎的番禺拥有大量名牌加工业生产商,政府要创造条件,给特色产业一个展示和销售的窗口。 (六)引进有影响的商业巨头,着力培育现代商业企业集团,打造番禺商业航空母舰,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番禺房地产业的大规模开发,众多大型品牌商家看好在番禺开店的前景。大型超市、百货方面,好又多、世纪联华、新大新等商家在番禺相继取得成功,万博中心等也将与大型品牌商家合作视为发展的一条新路,吉之岛、家乐福、万佳、宜家家居等多家大型超市、百货,着手研究在番禺选址开设分店的问题;酒店业方面,建议政府加快五星级酒店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扶持投资企业兴建国际性的高级酒店,以填补我区在该方面的空白。因此,政府要抓住机遇,把握好时机,通过建立现代商业集团投资番禺,促进番禺商业向大商业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