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 由: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中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是终身性疾病,患病后需要终身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权威统计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0%,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只有总数的1/3,其中能够进行系统治疗的又只有1/3,按番禺区90万人口计算,有9万高血压患者,其中有3万知道患病,只有1万左右的患者(这些患者集中在城镇,享受医保待遇)能够进行系统治疗,从何贤纪念医院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统计分析,高血压发病率符合以上统计结果。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高血压病进行干预与不进行干预,其远期预后相差甚远,其远期事件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脏意外等事件,事件出现后再进行治疗,治疗成本高,而且患者往往丧失劳动能力。很多家庭因为长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出现医疗事件,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的和谐,家庭不和谐必然引起社会不和谐。而对高血压病等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医疗成本不高,每月只需100-150元就能够得到很好成效。按照目前番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能力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 办 法: 一、加大政府(区、镇、村)农保资金投入力度,实行全员覆盖的城市医保及农村合作医疗。 二、改革目前农保缴费方案及农保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适当提高农民缴费额度,并针对不同年龄设计不同的年缴费金额。对于年满40岁的农民,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应该经过测算制定合理的年缴费标准,儿童及青少年应该针对该年龄段容易发生的重大疾病(如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进行保障,而且应该制定重大疾病的保障额度,使参保人不会因为出现重大疾病而放弃治疗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参照医保政策,对2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行门诊特殊病种管理,保障的金额可以调低至每月100-150元。如果农保患者不实行门特病种管理,不对广大农村患者进行治疗干预,靠农民自觉求治,防治效果非常差。 四、参照医保有关药品目录,以国产药品为主,制定农保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门诊特种病药品目录,力求控制药品费用。 五、开展镇级医院及社区医师农保门诊特种疾病鉴定工作,提高当地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六、重视村级医师培训工作,提高其早期诊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力,加强媒体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干预农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