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对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明显优势。近两年,我区开展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区活动,规范了中医管理,中医药治疗率有较大提高。区政府先后投入创建资金50万和57万,各镇政府共投入创建资金92万元。区中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医院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医院规模,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举办了7期10个课题的乡村医生中医知识及适宜技术培训班。今年7月和10月,我区相继通过广州市农村中医先进区和广东省中医先进区的评审。 但由于对中医药长期投入少、中医药基础薄弱以及社会变迁、文化兴革的关系,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区中医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中医药发展逐步得到重视,但资金、政策、制度的保障仍需进一步加强。作为我区中医药龙头单位——区中医院的占地面积小,业务用房紧张,不利于提供更多地的“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服务。各镇中医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镇对创建工作不重视,有的没有将中医工作纳入当地发 展规划中,有的虽然提到了,但没有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二、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得到体现,但服务层面和领域,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仍显不足,中医药使用率比较低。目 前全区中医执业医师227人,执业助理医师27人,占全区医师总数的13%,其中硕士3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31名。区中医院现有病床350张,占全区病床总数的10%,去年区中医院门诊诊疗人数为59.19万,占全区门诊诊疗总人数的8%。全区中医药使用还不够理想,平均中医药使用率为36%,中医治疗偏低,大部分中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或偏向西医治疗,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不够普及。 最近,广州市委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市的目标与规划。按照《广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五年规划》(2006—2010年),到2008年我区进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行列,到2010年,区县级市中医院达到广东省综合性中医院的建设标准。为早日实现我区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办法: 办 法: 一、切实贯彻“中西医并重”的中医政策,区、镇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首先,在政府对公共卫生专项投入中,增加中医专项补助经费。第二,发挥龙头医院的作用,着力促成区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2008年区中心医院将落成,届时,区人民医院将整体搬迁到中心医院,可将人民医院的旧址(约30000平方米)划给中医院使用,为中医院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第三,设立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区中医院重点专科配置基本医疗设备。第四,广泛调研,掌握目前专科专病研究及具有一定专长的学科带头人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的中医专科专病。第五,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的中医药服务基本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 技术服务,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 二、加快培养高水准的中医药人才。要根据中医药特点, 继续做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名中医经验整理;既要重视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也要注重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抓好在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研修、名中医师承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镇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按不同需求、有目的培养各方面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中医国粹观念及科普教育。在电视、报刊上开辟中医药普及栏目或专题,宣传当代名中医事迹和四季防病健身的常识、经验,提高中医药的公信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并大力支持中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