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主要依靠的是土地、劳动力资源,靠的是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但目前这种模式所释放的增长能量已达极限。转变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全国经济大环境转变、竞争比过去任何时候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可能靠经验取胜。我区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区委区政府“优二促三”的发展思路也需要民营企业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我区现有个体私营企业4.95万户,但绝大部分规模小,层次低,大多数企业仍延用经验式和家族式管理方法。企业家的素质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是我区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丰富自已,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也是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内在愿望和要求。 办 法: 一、把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国家早就已经认识到对企业家培训的重要性,在2002年出台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更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希望区政府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建议把我区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到区委党校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政治和业务,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更新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规划建立一套企业家的交流培训制度。每年应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家培训班,采取专门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考察学习相结合等模式,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企业家给予指导。要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高校聚集的优势,组织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学府进修MBA、EMBA等课程。每年组织一部分企业家到清华、北大等学府参加诸如“CEO总裁班”等学习班,获得与国内优秀企业家交流的机会,提升企业家们的境界。提倡 “走出去”,有重点地组织企业家到国内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温州、大连等地参观考察,并且组织企业家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等地参观考察,以搭建国内外优秀企业家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训企业家,促进一批新型企业家脱颖而出。坚持“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学活动,采取专家论坛、企业家论坛、与政府对话等方式,专家授课与企业家论坛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相结合,依据企业需求,坚持务实至上、学以致用的原则,设置企业管理基础、WTO及外贸知识、现代物流、法律法规等重点培训项目,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 三、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培训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采取政府直接投入与政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培训工作的经费来源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建议政府每年以财政定额拨款的形式,举办针对高层次企业家的高端培训班,确立高端培训的长效机制,确保高端培训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家素质快速提高。如今年我会与科技局合办的清华“CEO总裁班”,政府、企业各出部分学费,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们希望政府每年都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来资助企业家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进修,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为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保障。另外,为鼓励企业家自己多参加学习,多参观考察,还要鼓励企业家把企业里中高层管理人员送去培养,提高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素质,储备一批有潜力、有知识、有干劲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人才优势。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或返还等政策鼓励,如把学费的50%在企业所得税中扣除,也可以通过先征后退的方式返还给企业,引导企业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训。 四、以工商联为依托,切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工作是工商联的基本任务之一。一方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主,走大众化的培训道路,大面积提高中小企业主素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有影响的企业领导层,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实施高端培训,走高标准、高层次的新路子,即把企业家置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置于国内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聘请知识渊博、实践丰富、眼界开阔、品格高尚的知名专家、学者、经理人等来讲课。区政府可以在加强培训网络、机构建设方面,以工商联为载体,规划完善培训网络,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逐步建立我区民营企业培训网络,使我区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步入长期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