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7年 > 2007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内容:

理  由:
近几年,我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社会对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当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体系不顺。在我区,由于历史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或培训机构分属于不同体系管理。有教育局的职中,成教办的成教学校,还有分属于农业局、财政局、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及总工会等部门管理的学校与培训机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大家都从事中职教育,但很少沟通;实习实验场所重复投资,设备使用率不高;在学校安全管理、教育收费等环节缺乏统一协调。
二、除少数较规范的职中外,多数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因此,校领导和教师极少流动,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缺乏统一的教学督导。有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课随意,不遵守教学规律,三年学制二年半就结束;招生时有的采用给回扣等不正当手段抢夺生源;有的学校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班级严重超编,人数多的班达70多人。
三、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减少经费,不按编制配备教师,有的教师一星期要上课20—30节,超负荷工作,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不同学校教师收入差距较大,同一学校因性质不同也存在较大收入差距。
四、缺乏校企合作。除少数学校外,大部分职业学校与企业没有正常的联系渠道,校企合作只能靠学校领导联系,合作程度取决于领导个人的主动性;本土企业深入学校的情况也不多;企业与学校互相联系的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校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是很了解,不能及时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五、校际之间也缺乏合作交流。目前我区小规模的学校以及办学条件差的职校较多,区内职业学校之间交流合作不够,区职校与珠三角的职业学校及国外的职业学校之间更缺少联系。封闭办学不利于职校规划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也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办  法:
一、转变教育发展观念,摆正职业教育的位置。长期以来,各地政府偏重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教育属于公共服务产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各方面协调,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建议政府增加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逐步建立优质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
二、设置协调机构,理顺学校关系,加强监督管理。成立职业教育统一协调机构,动员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对职业教育的协调工作,加强对职业中学、成教类学校和各培训机构的办学、招生、教学、就业及校企合作等进行协调和管理,对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指导与监督,如招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形成常规,不要在个别学校出了安全问题后再检查,过后又放松管理;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要加强指导与检查,既要防止乱收费,又要防止产生腐败;对民办学校要制定具体措施,防止个别人携款外逃。
三、建立全区统一的教师福利待遇标准,实行教师的合理流动。多数农村职中及薄弱学校发展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更直接原因是教师待遇低。因此建议各校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收学费全入财政局,人员经费由财政局集中后,统一发放到教师个人账户。如果短期内不能在全区实行,可先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之间试行,积累经验后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实行校长、教师定期到各校交流,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教学,鼓励教师的合理流动,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设立专项资金,资助职教教师轮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结合,推动职教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特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企事业及其代表行业协会,应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培养方向的引导力量,应该成为职教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职业教育协调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鼓励并帮助行业协会、工商联等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规模、标准、模式的制定,协调校企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五、整合职校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采取政府引导、学校兼并,政府、市场、学校多管齐下,促进职业学校的合并,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教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六、利用国际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组织职业学校走出国门,有选择地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质外国职教资源,如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区职业教育水平提高。鼓励我区龙头职中积极推进并参与职业资质互认,扩大我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力,逐步开拓国际职教市场。

问题答复:

民进番禺区支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本地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以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办学形式灵活、专业结构合理、技能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我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4所。在这些职业学校中,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原番禺农校)和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岭东职业技术学校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镇村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为辅助的中等职业教育网络。
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办职中的投入,发挥公办职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例如:2002-2006年间,区财政投入约3515万元用于番禺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楼、运动场、图书馆的建设,2004-2006年投入约619万用于钟村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馆、学生宿舍建设。这些举措使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同时区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原则。
虽然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如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体系不顺……缺乏校企合作......区内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交流合作不够”等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进一步的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重点加强下列工作,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一)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府〔2005〕57号)中关于“各区、县级市集中力量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我区规划加大力度,重点建设2所规模在3200人以上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成5个省级以上的重点示范性专业。
(二)加大力度统筹区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效益。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新造职业技术学校、钟村职业技术学校现在都建有实训中心。为此,将在有基础的职业学校中重点投入建设好2个面向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职教科研、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实训中心。这样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环节。
(三)对部分受场地及规模限制,难于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不显著的中等职业学校,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进行学校撤并、整合,使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更趋合理。
二、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区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我们认为提案提出的“动员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对职业教育的协调工作,加强对职业中学、成教类学校和各培训机构的办学、招生、教学、就业及校企合作等进行协调和管理,对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指导与监督,如招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形成常规”是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结合实际,逐步推进这项工作。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促进番禺经济增长为立足点,形成政府统筹、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一)政府有关部门将积极营造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招生、学制、就业指导服务、劳动预备制、职业资格证准入制等政策环境。将考虑设立劳动、教育、职校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培训需要,召开如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会议,切实为中等职业学校服务。
(二)我们认为提案提出的“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结合……企事业及其代表行业协会,应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培养方向的引导力量,应该成为职教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是推动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后我区将积极推动校企协作平台的建立,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有效指导学校教学和实训,从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提供到生产第一线学习的机会和学生实习的场所,培养出真正符合我区用人市场需要的人才。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