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8年 > 2008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建设筹建化龙花卉交易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区花卉业的知名品牌
问题内容:

由:

1、 我区以化龙镇为龙头的花卉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产值逐年上升,2006年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值2.3亿元。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的石楼、石基、南村、新造等镇发展花卉种植业。化龙镇已成为闻名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阴生观叶植物生产基地。

2、 目前我区花卉销售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花场农户→芳村花卉交易→市场外省采购商→当地花卉客户。在这个模式之下,花卉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经历两次打包装:先是在花场做好第一次包装,然后运到芳村市场后重新包装,再运输到外省。由于重复包装,既影响花卉品种的质量又拖延了向外省购销地运输到达的时间。

第二种模式是各购销商直接到市场区选购。但因为各花场比较分散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存在恶性竞价等混乱现象,从而导致各品牌花卉的价值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法:

有以下三种设想方案:

1、在化龙镇金山大道两旁或者在即将开通的化龙大道两旁选址筹建一个番禺区花卉交易市场。
    2、如果上述主干道两旁未能有合适的地方,可以选址在离主干道较近的农用山坡地上筹建。
    3、将新的番禺区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为前边是铺面,后面是生产花场的一条街的统一模式。
问题答复:

陈棋雄委员:

  你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14 号《建设筹建化龙花卉交易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区花卉业的知名品牌 》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花卉产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市型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花卉产业发展迅猛,花卉生产由原来的十亩八亩家庭作坊式生产的花农,发展到现在一批近千亩,最大的二千多亩的企业化生产的花卉主导企业,形成了我区花卉产业的特色,创建了荫生观叶植物品牌,化龙镇在我国花卉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它有“中国荫生观叶植物之乡”的美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2008年我区花卉种植面积6.8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25%,总产值10亿元,有花卉企业50个,花农3548户,从业人员11278人,形成了化龙镇、石楼镇、新造镇、石基镇荫生观叶植物生产区,面积2.2万亩,占花卉种植面积32%,年产量5000万盆,产值6亿元。已成为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

区政府对你的提案十分重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了深入调研分析,建设花卉交易市场基本条件具备。1、交易市场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区化龙、石楼、石基、新造等镇已形成荫生观叶植物产业圈,面积2.2万亩,已辐射带动东涌、大岗、榄核等镇,年产量5000万盆以上,形成了生产基地。2、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广。我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日照足,降雨量充沛,极利于荫生观叶植物生长,加之顺德、芳村土地资源所限,花卉产业向我区转移。3、交通便利。我区位于广州市南部,交通发达,北运可通过京珠高速、东二环黄埔大桥、南沙港快线、迎宾路等主干道快速通过。

通过市场的建设,可进一步推动我区花卉产业发展,促进花卉品种集聚,加快商品流通,提升花卉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打造“中国荫生观叶植物生产基础”目标的实现。

然而,制约市场的因素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1、市场底蕴不够深。我区花卉产业近年虽发展较快,但发展历史不算悠久,与顺德的陈村、芳村相差较远。2、离周边花卉市场距离较近,存在很的强市场竞争力。我区周边花卉市场有顺德陈村的花卉世界、芳村的花卉博览园,还有南海、花都近年都建设花卉市场,从我区荫生观叶植物主产区化龙至各地市场一小时可到达。3、花卉种类不够丰富,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以观叶花卉为主。

为此,政府认为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1、要作细致的市场调查及详尽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明确投资主体和建设目标。吸取周边花卉市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2、市场选址由区规划局、国土局根据番禺区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

3、市场建设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产地市场或交易市场的定位要准确,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形势和当地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建设。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花卉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