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一、 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战略意义。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达到了60%—70%。2006年全省是32%,广州是22%,番禺是16.66%。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我国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畜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工农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特别要加强肉类、奶类等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农牧发〔2007〕9号《农业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 220号《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办发明电〔2007〕5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一个大产业,迫切需要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番禺区畜禽生产情况 目前,我区畜牧业生产饲养品种结构,主要以猪、禽两大种类为主,奶牛及珍禽特种动物饲养业为辅。2006年我区农业总产值53.78亿元,增长6.2%;畜牧业总产值8.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66%,下降0.8%。其中:生猪上市量34.36万头,增长 8.1%;三鸟上市量207.46万只,增长-9.5 %;2007生猪上市量34.93万头,增长1.6 %;三鸟上市量188.52万只,增长-9.1%。我区年生猪屠宰量120万头,肉类自给率约为30%,即市民“菜篮子”中的肉食品70%是来自外地(2006年广东省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是32%,广州是22%,番禺是16.66%)。

三、畜牧业不同于其它产业的特殊性 1、畜牧业是大农业的范畴,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弱势产业,既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更严峻的是经受重大动物疫病带来的风险。 2、畜产品是鲜活产品。鲜活产品在保存和运输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不然就不能保证其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所以在保鲜和运输中无形就加大了成本,保鲜的时间越长,运输的距离越远,成本增加的越多。这与其他产品相比就增加了成本风险。 3、畜牧业的生长特点。不论是猪、牛、兔还是家禽,都要有一个从繁育到出栏生长周期,如果在生长周期遇到某些不利因素导致经营亏损则会大量减产,出栏数量出现周期性波动,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的波动。2004年到2005年初猪价的历史低谷和2006年价格高峰就是很好的说明。这样的价格大幅波动就要求养殖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科学管理能力和市场经济知识,而这些都是养殖户最缺少的,所以在价格波动时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巨大。 4、畜牧业的疫病风险。近几年来,全面各地动物疫病频发,高密度的工厂化式养殖又使得动物疫病流行表现出新的特点,呈现多发复杂的趋势。例如2004年、2005年、2007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四川猪链球菌和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所到之处造成大批畜禽死亡,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生猪和肉食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 因此,无论是就我国国情以及我区区情来说,还是从畜牧业的特殊性考虑,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办法: 一、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坚持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 严格贯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有关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实践和经专家论证,规模化畜禽养殖要达到生态、健康养殖,就必需种养结合,通过一定的种养面积(鱼塘、耕地)才能达至生态平衡 。 2、依靠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生产的技术体系。 新建养殖场要参照“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的生态学原理,推行以种植业为依托、畜牧业生产为中心、生物技术、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畜牧业模式。有关部门要以扩大健康、生态畜牧业经营规模和科技含量为工作重点。 3、用规模化增量 目前,畜牧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传统农户散养逐年减少,规模养殖比重虽有所增加,尚难以弥补散养规模的萎缩,特别是我区目前畜禽产品自给率只有30%。畜牧业总量要实现突破性增长,亟待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扶持现有规模化畜禽场稳定发展,鼓励大型标准化生态禽畜养殖场的建设,抓住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引导规模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总量提升。 4、用标准化规范 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规模要发展,标准要先行。要用标准化统揽规模养殖的各个环节,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加以规范,引导向生态农业发展,防治污染,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养殖业发展后劲。 5、加大规模化畜禽场稳定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财政奖补制度 对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建起的规模养殖场,按年出栏数量进行补贴,特别是对优良品种改良、繁育推广,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种畜禽场应按数量给予资金直接补贴;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并把这笔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畜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规模养殖因投资大、经营规模大导致风险更大,一旦发生风险,往往会导致规模养殖业主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规模养殖迫切需要风险防范制度的保障。政府建立风险基金,在养殖户遇到不可抗力的风险时,给予补贴,减少养殖户损失,使之能尽快恢复生产。 (3)协助解决规模养殖场融资难问题。由于畜牧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防疫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等原因,养殖户大多面临“货款难”问题,需要政府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建立风险贷款基金。 (4)加大科技入户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政府提供培训平台和培训资金,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各个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禽畜养殖业的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学好学精一门养殖技术,走精、专、科学养殖的路子。 二、建立健全畜牧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建立畜牧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权威、准确、反应迅速的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及时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畜牧生产、疫病防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