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08年 > 2008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问题内容:

由:

一、  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战略意义。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达到了60%—70%。2006年全省是32%,广州是22%,番禺是16.66%。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我国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畜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工农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特别要加强肉类、奶类等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农牧发〔2007〕9号《农业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 220号《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办发明电〔2007〕5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一个大产业,迫切需要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番禺区畜禽生产情况

目前,我区畜牧业生产饲养品种结构,主要以猪、禽两大种类为主,奶牛及珍禽特种动物饲养业为辅。2006年我区农业总产值53.78亿元,增长6.2%;畜牧业总产值8.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66%,下降0.8%。其中:生猪上市量34.36万头,增长 8.1%;三鸟上市量207.46万只,增长-9.5 %;2007生猪上市量34.93万头,增长1.6 %;三鸟上市量188.52万只,增长-9.1%。我区年生猪屠宰量120万头,肉类自给率约为30%,即市民“菜篮子”中的肉食品70%是来自外地(2006年广东省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是32%,广州是22%,番禺是16.66%)。



三、畜牧业不同于其它产业的特殊性

1、畜牧业是大农业的范畴,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弱势产业,既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更严峻的是经受重大动物疫病带来的风险。

2、畜产品是鲜活产品。鲜活产品在保存和运输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不然就不能保证其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所以在保鲜和运输中无形就加大了成本,保鲜的时间越长,运输的距离越远,成本增加的越多。这与其他产品相比就增加了成本风险。

3、畜牧业的生长特点。不论是猪、牛、兔还是家禽,都要有一个从繁育到出栏生长周期,如果在生长周期遇到某些不利因素导致经营亏损则会大量减产,出栏数量出现周期性波动,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的波动。2004年到2005年初猪价的历史低谷和2006年价格高峰就是很好的说明。这样的价格大幅波动就要求养殖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科学管理能力和市场经济知识,而这些都是养殖户最缺少的,所以在价格波动时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巨大。

4、畜牧业的疫病风险。近几年来,全面各地动物疫病频发,高密度的工厂化式养殖又使得动物疫病流行表现出新的特点,呈现多发复杂的趋势。例如2004年、2005年、2007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四川猪链球菌和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所到之处造成大批畜禽死亡,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生猪和肉食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

因此,无论是就我国国情以及我区区情来说,还是从畜牧业的特殊性考虑,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法:

一、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坚持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

严格贯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有关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实践和经专家论证,规模化畜禽养殖要达到生态、健康养殖,就必需种养结合,通过一定的种养面积(鱼塘、耕地)才能达至生态平衡 。

    2依靠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生产的技术体系。

     新建养殖场要参照“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的生态学原理,推行以种植业为依托、畜牧业生产为中心、生物技术、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畜牧业模式。有关部门要以扩大健康、生态畜牧业经营规模和科技含量为工作重点。

3用规模化增量

目前,畜牧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传统农户散养逐年减少,规模养殖比重虽有所增加,尚难以弥补散养规模的萎缩,特别是我区目前畜禽产品自给率只有30%。畜牧业总量要实现突破性增长,亟待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扶持现有规模化畜禽场稳定发展,鼓励大型标准化生态禽畜养殖场的建设,抓住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引导规模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总量提升。

4用标准化规范

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规模要发展,标准要先行。要用标准化统揽规模养殖的各个环节,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加以规范,引导向生态农业发展,防治污染,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养殖业发展后劲。

    5加大规模化畜禽场稳定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财政奖补制度

对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建起的规模养殖场,按年出栏数量进行补贴,特别是对优良品种改良、繁育推广,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种畜禽场应按数量给予资金直接补贴;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并把这笔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畜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规模养殖因投资大、经营规模大导致风险更大,一旦发生风险,往往会导致规模养殖业主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规模养殖迫切需要风险防范制度的保障。政府建立风险基金,在养殖户遇到不可抗力的风险时,给予补贴,减少养殖户损失,使之能尽快恢复生产。

(3)协助解决规模养殖场融资难问题。由于畜牧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防疫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等原因,养殖户大多面临“货款难”问题,需要政府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建立风险贷款基金。

(4)加大科技入户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政府提供培训平台和培训资金,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各个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禽畜养殖业的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学好学精一门养殖技术,走精、专、科学养殖的路子。

二、建立健全畜牧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建立畜牧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权威、准确、反应迅速的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及时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畜牧生产、疫病防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
问题答复:

秦建中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6号《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立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我区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使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与畜牧业的发展相协调,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是今后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区畜牧兽医局正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订《广州市番禺区畜牧与动物卫生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集思广益,制订可操作性强、符合我区实际的《广州市番禺区畜牧与动物卫生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根据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设精神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发展规划、畜牧生产和动物卫生工作实际,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6年1月番禺区畜牧服务中心(现番禺区畜牧兽医局,下简称区畜牧局)特邀请广州市农业局、广州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制订《广州市番禺区畜牧与动物卫生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下简称《规划》)。

为使《规划》更符合我区的实际和可操作性,区畜牧局于2006年4月7日举行论证会,邀请辛朝安教授(国家农业部禽流感现场诊断7人专家组成员之一)等5名专家进行专家论证;同时邀请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及我区编委办、法制办、农业局等12个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到会研究讨论。根据论证会上各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订,《规划》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当年5月定稿。

2006年5月区畜牧局以《关于〈广州市番禺区畜牧与动物卫生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请示》(番畜请〔2006〕3号)上报番禺区人民政府,《规划》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第十四届122次〔2006〕17次会议原则通过。其主要内容是:建立畜禽准养制度、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鼓励畜禽产品加工、鼓励畜牧业品牌战略等五方面畜牧业发展目标,以及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设、兽医管理体制、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和畜牧兽医信息平台等五方面兽医管理建设进行规划。《规划》预计“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比2005年提高15%。

《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区畜牧局不断就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对《规划》进行细化和完善,我区畜牧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1、基础数据:据番禺区统计局统计, 2007年我区农业总产值55.55亿元,增长4.1%,畜牧业总产值9.43亿元,增长6.1%,占农业总产值的16.98%。

2、畜禽场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目前,我区集约化大型畜禽场有50个(猪场19个、家禽场31个),比2005年末的22个多了28个。

3、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稳步推进:我区已有20个畜禽企业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农产品证书(产地15个、产品5个);2008年有7个畜禽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体化的申报。

4、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开展:沙湾镇已建有水奶牛生态养殖小区,管理规范,生产有序,为我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5、现阶段工作重点:推开海鸥岛四村(海心村、江鸥村、沙北村、沙南村)畜禽养殖规范管理试点建设和镇(街)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等工作。

二、增加对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投入,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一)关于“依靠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生产的技术体系”的问题。环保、生态、能源方面的技术项目,一直是我区科技经费重点扶持的技术领域。近年区科技局更加重视我区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引进和推广,并根据国内外畜牧生产态势,引导畜牧企业向以种植业为依托、畜牧业生产为中心、生物技术、沼气工程为纽带的一体化循环生态畜牧业模式发展,在经费上重点扶持。如2008年立项扶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龙教养猪场的“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物综合治理和利用系统”项目,走“猪→沼液→(草、鱼、沼气)→猪、能源利用”的生态模式;广州华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的“沼气能源实用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走“鸭→沼液→(草、鱼、沼气)→鸭产品加工、能源利用”的生态模式。

(二)关于“协助解决规模养殖场融资难问题。”近几年,区科技局在帮助我区中小企业(包括农业种养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主要是积极引进投融资担保机构。200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科技经费中安排3750万元与广东银达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成立了广州番禺银达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为我区科技型企业包括畜牧养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如广州市华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力畜牧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龙教养猪场等都获得了贷款担保和融资服务。

(三)关于“加大科技入户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区科技局每年拨款200万给各镇、街作为新品种引进、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等一列科技工作的经费,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另外,从2006年开始区科协每年在各镇(街)开展“四个一”工程村建设工作,即在各村建设一个科普活动站、一个科普宣传栏、一名科普宣传员、一个科普示范点。通过“四个一”工程村建设,为广大农户提供一个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畜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