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峰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110号《关于我区政府牵头解决企业顾虑,落实“双转移”战略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双转移”工作领导。成立了番禺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主管副区长黎伟棠为召集人,区政府办、区行政办、区发改局、区经贸局的主要领导为副召集人,共有15个职能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推进全区的产业转移及劳动力转移工作,协调双转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检查监督各项工作进度,切实稳妥推进我区双转移工作。 二、立足现有产业推动转型升级。2007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番发〔2007〕14号)等系列措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着重引进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高效环保的高素质企业,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企业,采取引导和协助的办法渐次转出,实现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技术改造,简化工艺流程,提高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手工操作,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提高生产效益。在规划管理方面,区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番禺区优先发展的现代产业导向目录》,明确产业准入标准,引导企业发展方向。 三、打造产业合作平台。2005年我区与五华县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建设五华(番禺)产业转移工业园,该园区位于五华县城西部,规划面积6000亩。2005年至今,我区向五华县捐赠共建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资金770万元,主要用于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产业转移园区集约土地面积4500多亩,平整土地近3000亩,水、电、信、邮、宽带等已进园,区内主干道、排洪排污沟、通信管道、绿化带等配套工程初具规模。番禺明珠星钟有限公司其中一个企业落户园区并已竣工投产。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搭建起由五华供销社、番禺区食品公司、番禺区供销社及广州星海传媒有限公司组成的农产品物流平台,通过平台,五华的农副产品可销往番禺及其他地区,提高五华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四、促进劳动力转移缓解企业招工难。 1、全方位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一是开展梅州市五华县就业帮扶对接工作。结合番禺、五华两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关于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要求对接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方案》,搭建就业供求信息沟通平台,分2批次传递了112家企业共近3500个就业岗位需求。引导番禺的企业适当放宽条件吸引和招用五华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先后组织了36家企业赴五华县开展现场招聘,共提供就业岗位9405个,接待当地劳动力面试1444人次,186人达成就业意向。二是到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地区吸引劳动力转移。为满足企业招用工需求,今年1-4月,区共组织了79家企业到梅州、云浮、肇庆等地举办或参加招聘活动8场,提供各类职位空缺2.9万个,489人与企业达成意向。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建立农村劳动资源信息库,多形式、式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荐合适的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今年1-5月,共开发就业空岗信息17.16万个。二是推进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向纵深发展,2009年,全区共有60个社区和41个村达到充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三是以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为目标,继续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今年1-5月,共培训农民883人;针对企业招工难问题,推行“订单式”培训;至5月底,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181人。四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择业观念、求职心理等教育,强化劳动光荣的意识,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双转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Ο一Ο年七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