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冰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40号《借亚运东风,打造体育名区》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第16届亚运会将于今年11月份在广州举行,我区有27个亚运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涉及比赛项目18项,亚运城又坐落于我区,番禺无疑是广州亚运会的主战场。亚运会在家门口举办,对发展我区体育事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个难得的机遇,在亚运场馆改造到场馆周边、亚运城周边的环境以及宣传、安保、运行保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以一流的场馆、一流的组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配合广州亚组委将亚运盛事办好。同时,区委区政府借亚运在我区举办,大力营造全民健身迎亚运的氛围,发展体育事业,提升市民素质,打造体育强区,提升番禺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目前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亚运协调领导机构,抽调和招聘人员进入亚运场馆运行团队,做好亚运场馆运行属地保障工作。 为做好我区亚运有关服务保障工作,区委区政府不断举办亚运专题宣传活动,要求广大市民当好东道主,迎接亚运会;成立了亚运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设10多个工作组,组长全部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兼任,使我区迎亚运各项工作得到有力的推进。为配合亚组委做好亚运场馆运行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区陆续抽调工作人员和招募亚运志愿者加入辖区内各亚运场馆团队,参加亚运团队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从而为亚运场馆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按亚组委要求,对区属亚运场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在我区举办亚运项目比赛的区属场馆有英东体育场、英东体育馆、大夫山自行车赛场、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沙滩排球场,用作亚运项目的训练场馆有14个。这些场馆的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亚运会。 三、开展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 自从广州成功取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以来,我区开展了一系列以“迎亚运,创文明”、“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其中,较大型的活动有: 2009年番禺区迎亚运“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2008年番禺区第五届运动会,2009年全民健身活动日展演暨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2010年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我区还举行了大型群众体育精品展演活动。同时,我区努力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大力筹建行业体协,以此为基础组织行业、单位、部门的体育赛事,通过举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街舞等一系列全区性体育活动,将我区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四、大力开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近年,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投入建设的资金逐年增加,除了下拨区体彩公益金专项资金支持镇、街、村、社区建设外,区、镇两级还积极在财政收入中下拨资金补助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我区公园、社区和农村增建了一大批健身路径、灯光篮球场、体育活动室等,我区公共体育设施人均面积达到0.7平方米,使群众身边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 五、积极开展亚运场馆赛后利用调研工作。 广州亚运城体育场馆已确定交付我区管理和使用,区体育局作为亚运城场馆业主单位,将在亚运会前正式接收亚运城体育场馆,目前接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亚运城体育场馆、英东体育场、馆,都是政府物业,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利用好这些场馆造福于市民,是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迫切解决的惠民工作,也是科学发展我区体育事业的头等大事。为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了对国内较先进的体育场馆进行调研,并写出了调研报告;同时多次派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有关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研讨、学习和培训,为我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打好基础。 六、抓好竞技培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战略。 近十年,我区向上级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涌现了陈燮霞、陈翠垣、梁敏峰、刘禹、黄嘉玲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亚运会冠军和人数众多的全国冠军。这是我区实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今年七月,我区体育局还荣获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从2005年起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不断调整充实和巩固训练项目,扩大训练网点,以保持我区竞技体育在省、市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我区正在探讨竞技体育如何更好为群众体育打好基础,为群众体育服务的新路子,使我区向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齐头并进,真正成为体育强区。 下一阶段,我区将开展如下工作: 一、将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区体育局与区规划分局共同研究启动了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工作,利用本次全国土规调整的机遇,将我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拟建若干个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及在每个中心镇建设一个体育中心。要把我区体育设施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根据财力逐年安排并有所增加。同时要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我区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经费,积极探索向社会筹集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新路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引导、带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冠名、入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建体育设施。鼓励、支持居民和单位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将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使用纳入文明创建和体育先进单位年度考核评比内容。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所在的社区、公园、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等,负责其维护、管理和安全使用。 二、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亚运会后我区将利用亚运城体育场馆、英东体育场、馆举办各类赛事和活动,这些场馆将成为番禺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亚运遗产;这些场馆作为番禺区一流体育设施,将成为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会展于一体,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活动中心,以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惠及广大市民,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应有贡献。最近区体育局正在抓紧与一些国内外有场馆赛后利用经验的著名企业进行接洽,引入经营公司对场馆赛后利用进行合作。我区将乘亚运东风,积极筹集社会资金,拟在区内规划建设若干个全民健身中心,包括篮球、足球、游泳、网球、传统武术、羽毛球等项目的运动场所。 三、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全区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局将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体育工作,明确基层体育以群众体育为重点,以提高民众身体健康水平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体育人口、建设体育强区为主要工作目标,努力实现群众体育新的跨越;竞技体育除了要大力发掘各项目优秀体育苗子输送到上级体育培训基地外,还要开设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工作,为社会培养群众体育骨干。此外,还要创造条件,担负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任务,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我区群众体育工作服务,努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我局积极在国内外寻找合作伙伴,建设高水平的单项体育运动学校,如足球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学校、网球运动学校等。我局还将抓好体育经营规范管理,提高我区体育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借亚运新形势,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加强群众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稳妥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的经营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推广;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引导规范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完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