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纬中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1号《建议我区进行电动车试点,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和电力环保工业区,推动我区节能减排健康发展》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资源环境硬约束逐步趋紧、节能减排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我区十分重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着眼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节能降耗,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下大力气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坚持监管与服务两手抓,狠抓重点能耗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从近年来我区节能工作看,成效是比较明显的。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GDP)880.58亿元,增长12.5%,而能耗保持稳步下降。据测算,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0.75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约6.6%(广州市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为4%)。经省市专家组核查,我区15家重点耗能企业均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现场核查,通过率100%。经核定,15家重点耗能企业当年实现节能量共计21209.41吨标准煤,完成了当年度目标的135.07%。截止目前,我区已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共有19家,是全市十二区县中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最多的区。通过省市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15家,列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共2家。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也均按期完成,目前,我区水泥厂、小火电厂已全部关停。 关于您提出在我区着手策划率先进行电动车试点、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和电力环保工业区的建议,我们是赞同的。近年来,电动车作为一种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型交通工具,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能源利用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等优势。各级政府均在酝酿制定政策予以推广。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电动汽车产业列为我省当前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与此同时,市政府结合新能源科技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优势,正式印发了《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和草拟《广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作为全市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广州市交通能源替代的专项研究,加快部署混合动力车应用示范,鼓励对纯电动车等替代能源车进行实验性运行示范,为广州市交通系统实现低碳、快捷、舒适的公交系统提供借鉴,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我区也正酝酿出台《广州市番禺区优先发展的现代产业导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将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及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整车设计开发等纳入《目录》的先进制造业汽车及零配件范畴;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配件研发制造,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及蓄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纳入《目录》的高新技术新能源产业。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计划将发展绿色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纳入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当中,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体系。鼓励广汽集团汽研院研发基地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开发、改造及推广,推动我区新能源汽车跨越发展。 可以看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将成为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目前,成都、深圳等国内城市均已陆续投入了电动公交车试运营,我区也早已启动电动公交车推广和应用的研究工作,但结合各地试点的情况和我区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情况看,当前在我区广泛推广电动公交车的条件尚未成熟。诸多因素,首先是电动车价格和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成电动车推广和应用一大障碍。近年来,随着油价、汽车零配件、人工工资等成本的上涨,我区公交行业普遍经营困难。在公交行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如广泛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难以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容易对市民的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其次,电动车配套设施不完善,也是电动公交车推广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电动车推广和广泛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下阶段,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工作队伍赴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开发机构交流学习,争取在公共交通领域设立电动车试点班车和线路,同时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电动车研究中心率先在我区设立电动车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等,营造电动车及其零配件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节能减排工作、推广新能源汽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