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0年 > 2010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做好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工作的建议
问题内容:

由:

番禺有着二千多年历史,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通过有关部门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我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使我区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充分利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目前这方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决策机制有待完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工程,树立精品意识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完善决策机制,以便充分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文化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广纳群言,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决策失误。

二、观念误区有待澄清。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形成共识,但对于如何利用还存在一些分歧。尤其是在开发利用方面不注重原生态的保护这一问题比较突出,受思想观念或经济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地遵循“修旧如旧”等基本原则。

三、专业人才有待充实。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大规模开展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其成果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训练了一批熟悉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干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政府急需补充这方面工作的新鲜血液。整合、充实和培养专业人员,避免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保障非遗项目普查、资料整理和实施保护和利用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将会极大地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法:

1、非遗的利用必须建立在普查与保护的基础上改变观念,树立新思维

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观念,不能简单把两者对立起来;开发者要有效利用保护者的工作成果,依照文化传统进行传承性的开发,而保护者则应当针对开发者的工作给出有效建议,以便开发工作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生存环境、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和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为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在保障传承人基本生活和活态传承的基础上才考虑开发和利用。而且保护和利用应该注重对非遗文化的原生态的展示;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和创意文化产业园

(1)依托区内的工业历史厂房建筑,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和创意文化产业园。

我区境内至今仍保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糖厂和水泥厂遗址,大部分厂房被荒废,如市头糖厂旧址、紫坭糖厂旧址等。如果能够协调收购这些硕果仅存的工业遗产,进行简单的修缮不但可以部分复原、展示工业遗产的技术流程,而且还可利用厂房空间建立番禺区民间艺术博物馆,将我区重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作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陈列、展演、承传的基地,以求达到保护、传承、研究、合理利用和发展旅游于一体的效果。甚至还可参照北京798的模式,建立我区的创意文化产业园,为番禺的文化旅游增添新的亮丽的景点。

(2)为实现文物(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保护与利用,还可以选择各镇街的祠堂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利用祠堂场地,依托当地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专题或综合展示,如各种民间舞蹈(鳌鱼舞、醒狮)的道具、潭山、凌边的乞巧工艺品、飘色的道具、各种出会的仪仗、广彩成品、灯芯草成品、香云纱(薯良布)成品、沙湾砖雕成品等;不仅如此,还要努力使这些静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起来。如沙湾飘色、广东音乐等定期展演,姜埋奶类等特色美食现场制作等,实行动态保护和集群开发,打造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最佳模式。

    (3)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非物质文化产品重点生产基地,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认真设计外观式样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内容独特、品质上乘的文化产品。通过深度开发把番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番禺文化精品,从而使番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3、以亚运会为契机,开发非遗特色旅游产品

借助亚运会在广州举行的契机,选择部分有特色的番禺非遗项目开发成系列旅游微缩工艺品,如醒狮、龙舟、飘色人物、北帝像、广彩、乞巧工艺品、鳌鱼、出会的仪仗等;可以选择在番禺的各大旅游景点,如莲花山、余荫山房、宝墨园(南粤苑)、长隆欢乐世界、大夫山森林公园、番禺博物馆、沙湾古镇(留耕堂)、大岭村、亚运村岭南水乡一条街、岭南印象园等处向国内外游客推介。

同时也可以选择在这些景区设立番禺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把番禺的姜埋奶、鱼皮角、双皮奶等小吃以及农产品集中售卖。

另外,在亚运之前,还可以做一些有关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小册子,其中包含一些图片,索引等,并且中英文对照。以这种形式来展示番禺的文化底蕴。

4、利用非遗资源继续深入开展进校园活动

积极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使年轻一代从小就了解、接触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方式以举办展览、故事会、现场展示、编写简易教材或文化读本等形式逐步推进,鼓励各镇街的学校把非遗引入校园,利用番禺的非遗资源编写系列乡土教科书(乡土读本)、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比较好的学校授予“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称号。

5、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用大夫山的传说丰富大夫山森林公园的文化内涵。如建设系列主题雕塑,展示大夫山得名的传说;在山顶建造眺望广州古城的亭台楼阁,延续广州的风水文化景观意象。

     在广州新城和南郊等新城区的规划中,在新建道路的命名、建设的造型、色调,社区雕塑建设方面尽量体现番禺的历史文化特色。如可以借鉴中山的经验,在南郊新城区的规划中,建设以番禺特色岭南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轴线带;预留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番禺广府民间文化博览园”把在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祠堂和民居等古建筑构件或者迁移到该园,结合非遗实物进行系统展示。
问题答复:

民盟番禺区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5号《关于做好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番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在中国文联、省市文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加大了对区内岭南民俗和民间艺术普查、保护、抢救、利用、开发的力度,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2007年,我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并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2009年底,各镇街已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30条,项目有139个,其中,上报国家和省的项目有6项,其中狮舞(广东醒狮)、广彩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名录,广东音乐、沙湾飘色、鳌鱼舞、砖雕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省级名录。广彩大师余培锡新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陈文敏(广彩)、周镇隆(醒狮)、何世良(砖雕)等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沙湾镇、沙涌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潭山村、钟村镇、南村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你们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很有建设性,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要进一步做好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此项工作:

一、区文广局正在筹备“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其职能是:

1、拟定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审定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协调处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

3、审核“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番禺区名录”,报区政府批准公布;

4、筛选、推荐“市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广州市名录”,上报广州市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5、承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其他工作,重大问题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报告。

初步拟定的成员单位包括:区文广局、区人大、区政协、区发展改革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区民宗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旅游局、区规划局、区国土局、区科信局、共青团区委、各镇街等组成。并建议由分管副区长或区文广局局长任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下设各类别专家组,专家组由我区各个非遗领域中代表性人物组成。其职能是初步审拟区级名录、初步拟定项目保护措施等报联席会议审拟。

相信待联席会议正式运作时,非遗保护决策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利用我区现存工业历史厂房建筑的设想很有创意。紫坭糖厂等旧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作为我区近现代工业遗产旧址进行登记保护,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该厂属国企资产,保留闲置的旧设备,旧厂房不仅展示原有的工业遗产,亦可利用大量闲置空间开发文化产业,展示我区的民间艺术,这对于紫坭糖厂旧址的保护和利用无疑是件好事。我们将尽力争取区政府的支持,积极和区城改办等职能部门协调,变废为宝,努力使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三、我区祠堂建筑历史悠久,为数众多,我们在利用方面着重体现“古祠堂·新文化”的时代风尚,目前已有多座祠堂被利用为历史陈列、农家书屋和私伙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民间艺术,成为体现新文化的场所。在我区利用旧祠堂对非遗项目进行专题或综合展示应该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将加大力度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努力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四、区旅游局也加快推进非遗实物特色旅游产品传承发扬和综合展示平台的建设工作,借助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契机,引导及扶持相关旅游景点建立莲花山、长隆旅游度假区、宝墨园、岭南印象园、亚运城岭南水乡一条街等展示和销售平台,并开放番禺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现场展示姜埋奶、鱼皮角、双皮奶、龙须糖等制作技艺及背景文化,向中外游客宣传推广我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在余荫山房的扩建工程中详细规划以非遗为主题的“岭南民间工艺艺术馆”,该馆集非遗艺术研究、培训、工艺展示、展览及购物于一体,集中保护、开发及推广我区的非遗旅游资源。

五、我局现正联同文物办、区非遗中心、博物馆筹备举办 “番禺历史文化遗产展览” (暂定名),主要以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遗普查成果为内容,预计在今年9月中旬至明年3月在博物馆展出。区非遗中心准备在下半年出版《番禺历史文化通识读本》(暂定名);继2009年番禺区星海艺术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校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后,继续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就认识我区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小就树立保护我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区非遗中心针对专业人才的缺乏,于去年调入了对非遗保护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朱光文同志充实到非遗保护中心,加上原来所聘的顾问梁谋、屈九先生,区非遗中心的专业人得到充实。由于非遗中心和区文化馆合署办公,没有专门的编制。我局将积极向区政府反映情况,利用各种条件整合、充实和培养专业人员,避免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九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