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逐步实施机耕路硬底化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内容: 经过前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农村机耕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对于方便群众出行以及农副产品的运输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机耕路路基没有实现硬底化,道路毁损比较严重,而我区又于2009年取消了每米2元的维护费补助(实际上正常维护需要4-5元),各村没有专门的维护队伍和维护经费,机耕路路况逐渐变差,所发挥的作用也在削弱。因此,我们建议区政府重视巩固机耕路建设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资金,争取实现全区机耕路硬底化,在没有实现机耕路硬底化之前,将机耕路维护费补助提高到每米4-5元。 |
问题答复: | 黄树枝代表: 您提出的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03 号《关于逐步实施机耕路硬底化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五”期间,区财政投入2.88亿元共建设标准化农田46.4万亩(含南沙区),建成各种规格的机耕路2700多公里,累计建成各种规格的机耕路6633条。标准化农田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从当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区财政安排354万元对机耕路每米不高于2元的维护保养费补贴,受益面积31.2万亩,机耕路总长度1700多公里。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农民要求机耕路升级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区政府已将建议和相关内容纳入了议事日程。2009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番发〔2009〕1号),明确了逐年推进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所需资金由区、镇(街)财政按9:1的比例分担。2009、2010两年区财政合共投入500万元推进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其中2009年安排大岗、榄核、沙湾、东涌等4个镇8条村作为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试点, 建设机耕路硬底化总长约20023米;2010年安排石楼、新造、化龙、大岗、榄核、东涌等6个镇13条村作为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试点,建设机耕路硬底化总长18050米。目前,试点村建设基本完成。 为保养维护好机耕路,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维护保养主体应该是村一级,机耕路维护费应由镇村负担。与此同时,村应该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村民不要在机耕路上堆放杂物和种植农作物,严禁重型汽车行走,保障机耕路不受损坏,以达到运输畅通和减少维护费支出效果。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机耕路硬底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