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提升社区居民卫生保健水平的几点建议 |
问题内容: | 一、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各类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尚需完善,特别是内部设施、医疗技术设备、卫生资源环境等。 (二)人才队伍建设还有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引进困难,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需要不断发展壮大。 (三)“医保卡”在一些社区并未使用;“首诊初诊”、“双向转诊”措施在某些社区落实不到位。 (四)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到位,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缺乏清楚认识。大多数居民并不信赖社区卫生服务,纷纷表示大医院就诊仍为首选。认为社区卫生机构只是小诊所,规模较小,设备欠缺,卫生条件不理想,医疗水平无保障。 (五)主观意识方面存在重医疗轻保健思想,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在社区未形成模式,居民卫生保健知识未普及,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未形成。 办 法: 一、医疗方面 (一)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设立以“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为主体、以责任制为保障、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家庭护理对策,提供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护士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 (三)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 (四)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入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 (五)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 (六)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二、预防保健方面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基层,社区参与 。居民卫生保健是在人们能负担的基础上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主要动员及依靠社区居民参与他们的保健活动,以预防为主,其重点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社区康复。 (二)定期、定人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除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服务外,还要注意环境营养、饮水、垃圾处理、住房等方面对健康有影响的问题。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性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 (五)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网络,为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推进人性化服务。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 (七)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80%以上。 |
问题答复: | 民盟番禺区委: 你们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委员提案第30号《关于提升社区居民卫生保健水平的几点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为目标,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开展,为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你们提出的提升社区居民卫生保健水平方面的建议,我区主要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新医改“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我区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广州市番禺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扶持政策、资金安排等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财政部门根据《方案》,每年都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2007至2010年,区、街财政共投入经费11613万元,其中每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投入装修建设经费200万元,设备补助经费125.3万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府投入装修建设经费60万元,设备补助经费68.9万元,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装修标准、统一标识建设、统一设备配置,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独有的形象,受到广州市的表扬。 二、强化职能,提供优质社区卫生服务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医疗、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一)强化健康教育。2010年为社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发放资料21多种84万份;全区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182期、居(村)198期;在机构内、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等开展健康教育讲座338次,受教育3.7万人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301次,进行咨询5.7万人次。专门针对甲流、手足口等传染病防控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培训85次。 (二)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落实重点人群管理。 根据辖区内居(村)委地理、环境和服务人口等具体情况,组建以 (三)以常见慢性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提升服务水平。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参照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要求,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成立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技术指导组,对社区开展慢病综合防治技术指导,在做好规范管理基础上,狠抓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量的提升,并将此管理量纳入年终考核指标。2010年累计高血压建档12199份、规范管理10807人,比2009年增长了62.5%和70%;累计糖尿病建档2576份、规范管理2208人,比2009年增长了67.1%和115.6%。经过慢性病规范管理,大大地增强了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的依从性。在全国糖尿病知识竞赛广州赛区我区代表队勇夺第一名。 (四)全面优化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强化全区妇幼保健网络、妇幼工作例会制,尤其是加强实施全区社区出生登记资料交换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跨街分娩儿童的保健管理及时率和完整率,形成快捷实、用操作性强的运作模式,强化孕产妇、0-3岁儿童二大系统管理力度,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五)稳步推进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工作。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触角伸展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网络直报系统;全区所有中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并进行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认真落实规范疫情处理和报告管理、传染病流行前期防制准备工作、监测和掌握疫情动态、登革热防制联动机制、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以麻疹查漏补种为首验证入学和入园工作、“4.25”查漏补种周活动等常规性工作,开展甲流疫苗接种,2010年接种41万人次,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56次,开展专项活动派出人员达7600人次,上门服务达5347人次。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90%。 (六)加强社区老年保健指导、精神卫生、残疾康复协作服务。为老人提供建立档案、义诊、免费体检、家庭病床等多项优惠服务,其中市桥街西片中心、石壁街和谷围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大规模免费体检活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康复站,基本形成了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社区康复站为基础,面向残疾人的训练服务网络。城区的精神病患者规范服药率42%,显好率96%,肇事率为零。 (七)不断推进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2007年完成《番禺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规划》方案,经过不断优化,建成和实行了“一个数据中心、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多个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建立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区域广义健康档案,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在医院、社区、卫生局等之间一定权限下的共享和利用,目前,区域健康档案数据库中已建立200多万份医疗及健康档案。建立统一影像系统,实现区域PACS应用,优化整合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投入,降低就医检查费用,实现居民影像信息在医院、社区的业务共享和协同处理,奠定了电子双向转诊服务基础。通过不断研发,全国首创实施农合住院、门诊即时结算系统,为番禺居民提供便捷的住院报销服务;实现区域宏观数据的统计和阳光用药在线监测。卫生信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国家卫生部介绍经验。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开展各项培训 三年来,我区共投入经费1320万元,大力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管理项目专项培训等工作。三年来,培训 四、双向转诊,有效提高基层单位服务水平 区属医院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定了双向转诊协议并实行双向转诊服务,从2006年开始实行区属医院申报副高职称人员到基层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工作的规定,通过到基层卫生定期工作,加强了受援单位专科力量,更新了基层卫生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完善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提高工作水平,2009年制定并实施了《广州市番禺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残疾康复工作进社区工作方案》,各专业防保机构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五、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架构 我们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2次全面检查考评,对成绩优异单位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不合格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扣罚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月报工作、上门服务登记记录,同时开展对重点人群上门服务每月电话监督核实工作,将重点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纳入考评体系。规范并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服务标准、考核标准,逐步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品牌。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社区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