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1年 > 2011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彻底解决大学城水浸问题的建议
问题内容:

       广州大学城中四个保留村特别是南亭和北亭村的地势较低,2003年建设时原有排水系统及主要内河涌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自2005年以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尤其是2010年5月和9月的两次强降水造成北亭村出现比较严重的水浸,造成村民财物损失,部分受浸村民的多次上访,成为小谷围街社会稳定的一个隐患。据我们了解,主要原因一是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湖排水经北亭村渭水河外排造成强降水时河水上涨过快;二是大学城13个水闸建设时反装了,造成不能及时启动向外排水;三是南沙港快速路面雨水直接排向地面,由于北亭村地势较低,地面水涌向村内加大渭水河的排泄压力。

办  法

       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学城4个保留村的水浸情况,加大力度完善大学城地区的排水系统:

       一、进行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湖排水系统改造,直接排入大石水道后航道,不再转经渭水河;

       二、重装闸门,加装双向抽水泵,既可及时抽出水不造成内涝也可抽入水建设渭水河两岸人文景观;

       三、南沙港快速路面的排水系统直接接入地下排水系统,雨水不排向路面以减轻渭水河压力;

       四、同时加强水闸和泵房的统筹管理,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浸事故。

问题答复:

小谷围街地方组:

       你们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53号“关于彻底解决大学城水浸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学城水浸的基本情况

       大学城水利堤围按照2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基本保证了大学城的防洪安全。由于大学城内的4个保留村地势较低,加之有些大学的雨水、污水系统存在混接、错接等问题,河涌淤积严重,水质恶化,过流不够,如围内降暴雨或大暴雨,低洼处经常水浸。

       二、解决水浸改善水质的措施

       为彻底解决大学城水浸及改善围内河涌水质问题,区水务局局已多次与小谷围街、市水务局、市重点办进行协调,积极采取措施,具体如下:

       1、我局已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小谷围(广州大学城)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包括防洪排涝及水质改善两部分内容),为彻底解决大学城水浸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和规划依据,水务局会根据批复的规划成果,先急后缓,分批分期实施解决水浸、改善水环境的工程项目。在综合治理规划未批复前,为解决北亭的排水问题,已在北亭水闸处安装了2座临时抽水泵,加强水闸和泵站的统筹管理,结合天气预报情况,及时提前预排水,尽量减轻该地区的水浸情况。

       二、对大学城水闸存在的设计缺陷、水闸渗漏、开关不灵等问题,我局已多次与市水务局、重点办协调,于2007年组织设计单位对大学城各水闸进行维修加固的设计,并已通过市财政局评审,但因为资金迟迟无法落实,造成该工程无法实施。以上的问题为在番禺区大学城工程管理所接收大学城水利工程时就已经存在,大学城管理所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但多次的协调都没能落实资金。对一些影响防洪安全的隐患问题,大学城水利工程管理所在有限的部门预算中安排资金进行了整修,如9号闸透底的灌浆、液压启闭机的更换等。

       三、为解决南亭地区排涝安全问题,区财政在2011年的部门预算安排资金建设南亭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5.1立方米/秒,水闸净宽为6米,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准备进行施工招投标。

       四、对淤塞严重的河涌进行清淤问题,因今年水务局的部门预算无此项目,我局将根据规划的内容,分期实施,对特别淤积严重的河涌,请小谷围街与水务局联合请示区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

       五、 南沙港快速路面的排水直接接入地下排水系统或排入珠江,建议由小谷围街办事处协调南沙港快速路业主、大学城市政园林管理所、北亭村,协调路面排水系统的改造及调整。

       六、我局已经开始对大学城各高校的雨水、污水管线进行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对混接、错接的雨污管道,水务局会要求所属地高校限期整改,能避免雨污合流、改善水质、减少河涌淤积;同时,请大学城管委会加大检查整治力度,对河涌沿岸乱到垃圾的行为严格控制,减少河道的堵塞。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