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1年 > 2011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关于以桥南街体育路和南区公园为中心,建设好南区绿道网的建议
问题内容:

随着亚运盛会的召开,历时7个多月,番禺区绿道网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建设,番禺区拥有了广州绿道建设线路最长、串联景点最全、地铁等公共交通接驳较完善的绿道网络。这是番禺人民值得骄傲的成就。番禺区目前已完成绿道建设214公里,驿站建设了18个,并衔接好与南沙区、海珠区、黄埔区、佛山市顺德区的接驳,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绿道线路:

一、在大夫山森林公园单独开辟一条长14公里的自行车道,使骑车者从拥挤的人群中分离出来,自在地骑着自行车在山林湖泊中穿梭,享受大自然。

二、大学城绿道长约31公里,串连10余所高校,两环三线的绿道、4个驿站,大大方便了城内的师生与游人的出行和游玩。

三、充分利用石楼镇自然生态环境和古村落文化的优势,将绿道绕进胜洲、茭东、茭西等村,配合莲花山旅游区、海鸥岛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结合的岭南水乡特色。

四、连接沙湾镇具有本地园林特色的沙湾宝墨园、南粤苑,并配合龙湾涌滨水绿道、滴水岩森林公园,形成既具历史名镇文化特色、又有滨水绿廊特色的绿道。

五、将南村镇的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七星岗公园、全国生态文明村坑头村纳入绿道建设范围,大大增强番禺区绿道的魅力。

六、把绿道引进新造、化龙两镇的山水田园中,既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又是进行生物、环境、农艺教育的基地及认识自然、增长知识、休憩度假、丰富生活的理想之地。

七、把城市轨道网和各交通节点有机串接起来,如234号地铁线和广州南站等。番禺绿道网建设按照以环带面,以链串珠的策略,将文化中心大学城、生活中心亚运城——海鸥岛、生态中心大夫山森林公园,以一环三片的方式串接起来,别出心裁定制出亚运动感休闲线路岭南水乡文化休闲线路等两条精品绿道出行路线。

可是,偏偏位于市桥南区的具有建设绿道的先天优良条件的桥南街却缺少绿道。而在桥南街建设绿道网非常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桥南街,是拥有众多高端大型住宅小区的适宜休闲居住的街道,街道内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园都有。有南郊村、陈涌村、蚬涌村、草河村4个行政村和华景、绣品、福景、华荟、陇枕、御院、番奥、新世纪8个社区。有人口约10万人。广州第一条迎亚运示范路就在番禺桥南街体育路精彩亮相。体育路是桥南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亚运盛会而大力打造的示范路。它总长1200米。可惜就是还没有形成网络的绿道。如果说增加绿道老城区办不到,起码桥南街新区应该可以办到。住宅区附近应该可以做到。将原来过于宽敞的人行道改造一下便可。

 

  法:

一、重点体现亚运康体精神,发扬低碳出行的精神,以桥南街体育路和南郊公园为中心建设好南区绿道网。将各大商圈、食肆、游乐场所连接起来,并将在绿道沿线做好游憩设施、小公园、小港湾等,如沿线选择合适地点精心打造游玩、休息节点,完善绿道的人性化配套,又如增加长椅、亭、廊、花架、敞厅、亲水平台等休息设施,增加烧烤点、野餐点、游船码头、运动设施等游憩设施。真正实现低碳出行,同时便于数量庞大的学生上下学,为市民的出行和游玩提供便利。

二、建议所建绿道还应与城市轨道网和各交通节点形成无缝衔接,更要让南区大型居住区的绿道与大夫山的绿道实现无缝衔接。实现坐车到番禺,骑车走绿道,游番禺,最终使市民可骑车到达番禺各个目的地。

问题答复:

邓伟强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66号“关于以桥南街体育路和南区公园为中心,建设好南区绿道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桥南街虽然是我区近十年新发展起来的新城区,但由于规划时还没有绿道的理念,因此桥南街城区的大部分人行道仍较为狭窄,剔除早期建设的盲道后人行道所剩无几,难以在城区范围形成绿道网络,如果只在部分较宽的人行道上建设不连贯的绿道,既不方便又不实用,无法满足群众对绿道的需求。

目前,桥南街正在结合街道实际精心规划,准备重点打造两个精品绿道网,一个是桥南街草河村的岭南都市绿洲绿道网,另一个是紧靠沙湾水道连接陈涌村和蚬涌村的滨江公园绿道网,这两个绿道网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既连接省、市及区的绿道,又与城市道路连接,将会成为桥南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