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做好节电工作,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一、节电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著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过去的100 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能源消费增加,由此而带来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电力消耗量仅次於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产值能耗比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成为世界上产值能耗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然而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解决能源问题的重点自然就落到了能源控制上,因此节约能源也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 2007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这就确保了节约能源的法律地位,也对我国更长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电能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形式,也是能源消耗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要节能,关键在於节电。 电力以及整个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前几年,全国有多个省、市相继出现拉闸限电以及大面积“电荒”现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巨大影响,珠江三角洲则是“电荒”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而电源建设相对不足,每年用电缺口正以1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个别地区为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而采取了停电的极端行为,不少企业不得已采用柴油发电,这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污染,形成恶性循环。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09年1~11月,全国用电总量为31530.8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为233440.05亿千瓦时,约占总用电量的75%,照明用电达4100亿千瓦时,约占总用电量的12%。以最保守的估计,如果在工业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用电领域各以节电10%计算,那么全国每年将节电4000~500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可以少建设50座发电容量为2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另据该会2010年9月统计的数据,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34克/千瓦时,这上述节约的电能相当于可少燃烧1亿6千万吨煤,可减少排放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4亿2千万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化物120万吨,这对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节约用电利国、利民。许多企业在电动机传动、电加热、空调以及照明方面的耗电相当巨大,一般小型企业一年电费几十万元,大、中型企业一年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元,电费是企业运作成本的重要环节。因此,节省电能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也具有重大意义。 推广和应用节电技术是帮助企业进行用电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开辟和建立除其主业以外的第二个利润管道。而这种增加利润的方式无须企业投入和调动更多的资源,当前不少企业负责人已经认识到推广和应用节电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协助企业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助一臂之力。 二、节电工作的切入点 电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气传动(电动机)、电加热和电气照明三大块,电气传动和电加热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而电气照明则集中在商业和路灯领域。 在工业领域,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纺织、造纸、冶炼等是传统的10个重点耗能行业,这些行业在我区的工业结构中并不突出。而在工业生产加工领域中众多的加热设备,如:塑料制品生产中的注塑机、吹膜机、造粒机、拉丝机,电线电缆和制鞋生产中的挤出机,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加热机、烘干机等等在我区的工业生产中却被大量应用,这些设备都是用电大户,有“电老虎”之称。因此,可先将节电工作的切入点选择在对传统电加热设备的节能改造上,也即采用先进的电磁加热方式取代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以后再逐步将节电工作在电气照明和电气传动(电动机)方面展开。 在工业生产的多种机器设备中,传统的电加热设备一般采用的都是电阻丝发热圈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一)热损失大、加热效率低 电阻丝发热圈为圈内、圈外双面发热,其圈内面紧贴金属料筒,通过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金属料筒加热料筒内的原料,其圈外面的热量则大部份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浪费。 (二)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升高 由于电阻丝发热圈圈外面的热量(大约有近一半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周围环境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对生产环境影响很大,现场工作温度都超过了45℃。有些企业不得不采用空调降低温度,从而大大增加电费支出。 (三)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 由於采用电阻丝发热,其加热温度高达300℃左右,电阻丝容易因高温老化而烧断,常用发热圈使用寿命约在半年左右,因此,维修的工作量相对较大。 (四)功率密度低 在一些需要温度较高的场合无法适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电加热方式即电磁加热方式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电磁加热方式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一种加热方式。电磁控制装置将工业用电(电压为220V或380v,频率为50/60Hz)转换为一定电压,频率为25~30千Hz的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流过电磁加热线圈产生高频磁场,这个高频磁场通过导磁的金属料筒时会在金属料筒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小涡流流过金属料筒使金属料筒自身高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用这种新的电磁加热方式来进行改造的优点是: 一是节电效果好:相比电阻丝发热圈加热,节电效果至少在30%以上。对于不同的加热设备,不同的原料,生产不同的产品,节电效果有所变化,在目前已进行改造的案例中,节电效果最大可达60%以上;二是环保效果好:可显著降低环境温度;三是使用寿命长: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温度最高只有100℃左右,不存在加热线圈因高温老化烧断而需频繁更换的问题。相对于原电阻丝加热,不仅减少了维修工作量,而且还节省了更换配件的成本;四是可提高产品产量:由於该产品的发热效率高,而且料筒加热均匀,能显著减少工作升温时间,提高产品产量;五是改造工作的周期短:一台设备的改造时间大约只需半天。 三、节电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先进的电磁加热方式改造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其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以塑料制品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注塑机为例: 注塑机规格 160吨 一台 发热区电阻丝加热圈个数 4 每个电阻丝加热圈功率 2.5kw 电阻丝加热圈的工作通断比 0.5 每天工作时间 20小时 每年工作天数 300天 工业用电价格 0.9元/kwh 最低节电效果 30% 改造费用 600.00元/kw (一)改造前该台注塑机电加热部份一年的电费支出为A A=2.5×4×20×300×0.5×0.9=27000元 (二)改造后该台注塑机电加热部份一年节约的电费为B B=A×30%=27000×0.3=8100元 (三)改造费用支出为C C=2.5×4×600=6000元 (四)改造的投资回收期为D D=(C÷B)×12=(6000÷8100)×12=8.88个月 以上分析都是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准,而且偏向于保守。这说明了改造一台注塑机的电加热部份,最多不到9个月的时间节省的电费就可收回该项节电改造所投入的费用。 办 法: 一、开展节电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节电技术改造需投入的资金 节电工作利国、利民、利企业。如上所述,尽管开展节电技术改造所投入的资金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就可收回,但在节电技术改造的初期,终究需要企业投入一笔资金,这对目前正常运作都比较艰难的大部份企业,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个难题,就全国范围来说是个“通病”或俗称“死结”,只要打开这个“死结”就一通百通,节电工作就能顺利展开。 据了解,国内有的省、市为了打开这个“死结”,在政策和资金上对企业在节能技改、节能产品的研发、节能产品的使用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例如:浙江省嘉兴市政府从2005年起就每年从市财政划拨出几百万元作为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企业。 建议区政府能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改、节能产品研发和节能产品推广使用的工作。 例如在区经济贸易促进局可设立“节能技改专项资金”,在区科技信息化局可设立“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企业可申报立项申请资金支援,经批准后拨款。项目完成验收后一年,企业应全额缴回所申请的拨款(免息)。 这样该专项资金就可循环使用,以支持更多的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也不会对区财政造成大的负担。 (二)节电技术改造工作的承担者 考虑到用电磁加热方式对传统电阻丝加热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者有一定技术要求,加之改造工作中还需要配备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因此由企业自身承担会有一定困难。 我区邻近的几个地区如深圳、东莞、顺德等已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们已有一批专职的技术队伍来承担这项工作。 建议我区在初始开展该项工作时可借鉴外区力量,同时注意培养本区专职技术队伍。 |
问题答复: | 赵虎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76号“关于做好节电工作,利民、利国、利企业的建议” 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 在资源环境硬约束逐步趋紧、节能降耗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我区积极按照国家、省和市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着眼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节能降耗,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下大力气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期间,我区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0.9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1吨标准煤(初步核算数据),累计下降21.54%,超额完成市下达我区节能目标。 1、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的扶持。如我区首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番禺区中心医院的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照明和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市立项为节能示范工程,总投资300多万元,现已竣工使用。 2、狠抓重点能耗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经省市专家组核查,我区14家重点耗能企业均完成2010年度及“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现场核查,通过率100%。经核定,我区14家重点耗能企业2010年实现节能量共计2.12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量为12.39万吨标准煤。 3、积极开展节电工作。对于我区来说,电力作为我区企业使用最广泛的能源,其消耗量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接近25%。做好节电工作,既能缓解我区目前供用电紧张局面,又能提高企业电能利用效率。近年来,区经贸、供电等部门探索建立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对电力供应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组织节电服务工作小组,协助工商业企业对用电设备进行诊断和改造功率因数考核不达标、负载率严重偏低电气设备,利用负荷监控、电压监控、功率因数监测、负载率监测等功能,帮助工商业企业制定合理用电计划,取得良好效果。 4、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截止目前,我区已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共有24家,排在全市十二区县前列。通过省市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18家,列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共2家。 5、开展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改造工程。引导企业开展锅炉能效测试,推动企业注销了141台落后产能燃煤及燃烧重油的锅炉;104台锅炉更换清洁燃料、进行余热回收等节能改造工程;20台电梯开展节能改造工作。累计实现节能量5000吨标准煤。 6、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我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按期完成,3家落后水泥产能企业、3家小火电企业已全部关停。 二、对节能节电技术改造的政策扶持情况 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研发和节能产品推广使用具有深远意义,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方面给予扶持,并出台了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并正在逐步完善。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经信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广州市发改局、财政局、市经贸委、建委、交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广州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转发组织申报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项目的通知》,我区出台《番禺区鼓励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实施细则》、《广州市番禺区2011年科技投入计划项目征集指南》等文件,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据区财政部门统计,各级政府对我区企业投入该方面的资金资助共1508万元。 但鉴于根据财政部《整顿财政周转金方案》的规定,所有财政周转资金一律只收不贷。我们认为,不宜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循环使用,但可以研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或补助相关项目。下阶段,我们将根据目前节能、节电工作的实际,结合各级对节能技改、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办法,研究出台我区节能降耗方面资金扶持政策。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节能降耗、节约用电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