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充分利用亚运大型体育场馆,积极发展亚运后期体育产业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番禺区的城市发展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亚运场馆的兴趣和向往。作为广州亚运会重要承办地,番禺区内共有亚运城赛区、大学城赛区、番禺赛区三大赛区27个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作为亚运遗产,无论是在建设规模和标准上,还是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堪称具有一定先进性甚至超前性的体育建筑,成为番禺城区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项“精品”体育联赛能给所在城市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一种是直接效益,第一,高质量的体育联赛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的体育用品业、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可以刺激当地居民的消费,同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第二,高质量的体育联赛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可以吸引其它城市的球迷来到比赛现场进行消费,刺激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种是间接效益。“精品”体育赛事作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例如,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有力塑造和传播了厦门城市品牌形象——“温馨动感的海港风景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办 法: 建议我区利用现有的亚运体育场馆,加大力度,主动引入和积极承办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联赛,例如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女子排球职业联赛、男子足球职业联赛等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体育联赛,以实现“以馆养馆”的目标,推动亚运场馆由单一服务型转向多功能经营型的转变。这既是发展番禺区体育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番禺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现实需要。 |
问题答复: | 何俊星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91号“关于充分利用亚运大型体育场馆,积极发展亚运后期体育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已圆满地落下帷幕,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正在积极开展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推动后亚运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形成科学合理的亚运城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规划,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二、采用先进的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升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加快场馆圈休闲健身业的形成。 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已从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初始阶段发展到托管的深入阶段及集团化管理的成熟阶段。鉴于目前番禺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短缺、经验不足等实际情况,亚运城体育场馆将委托给专业的体育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实现以体为主、全面发展、多业并举。在突出主导项目的同时,有计划地拓展配套经营项目,扩大经营范围,使体育场馆成为集训练、竞赛、健身、培训于一体的运动健身休闲中心,综合规划亚运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努力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水平,促进培训业及健身休闲娱乐业的发展。 三、以区内体育场馆资源为优势,积极引入国际体育赛事,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 后亚运时期,我局以“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举办权就是发展权”的理念,借鉴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先进经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引进高端国际体育赛事,努力打造番禺品牌赛事,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加快体育产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加强与广州市体育局及各单项协会联系,以引进NBL职业篮球队,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和中国羽毛球联赛等职业性联赛为重点,积极承办全国体操锦标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番禺站、斯诺克世界锦标赛、中国巡回赛、四国羽毛球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积极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亚运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