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后亚运时代番禺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亚运会给番禺带来了全方位收益,如房地产、旅游、通讯、交通、金融、餐饮业等相关第三产业。也给基础设施水平带来了极大提升,对内对外联系更加便利,城市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后亚运时代,番禺应持续发挥亚运效应,多方位发展优势产业,借助亚运发展平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提升GDP与软实力的理想途径。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 所谓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美国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占GDP总量的2%,澳大利亚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主要行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 数据显示,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有11%,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则只有0.7%。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广东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较好状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结合番禺情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体育产业产值偏低(没有具体数据,只知广东体育产业在GDP中仅占0.04%。从另一层面上来看,发展潜力巨大); 二、体育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目前主要是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行业所占比重偏小,规模需要扩张; 三、体育企业竞争力不强,规模小,缺乏品牌,创新意识差,缺少多元化经营的综合大型体育产业集团; 四、体育服务消费人口比例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等国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72%、70%、67%、60%。而广州体育人口也只有46%; 五、体育资本市场仍处于空白; 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主要表现为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又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和法律的专门人才严重短缺。 办 法: 一、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番禺体育产业规划和具体发展方向; 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国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大机遇,培育健身娱乐产业集团,做强做大; 三、引进大体育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力度; 四、继续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用“体育健身”等主题方向,组织设计多项热门旅游产品推介; 五、继续探索以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如NBA、英超等模式。 |
问题答复: | 龚贤俊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106号“关于后亚运时代番禺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区体育产业实际情况,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7大区级体育主题公园的建设任务,形成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为龙头,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为支柱,体育培训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无形资产等多业并举,具有番禺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5%,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51.8%,积极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 一、以后亚运场馆资源为依托,积极引入国际体育赛事,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 后亚运时期,亚运体育场馆以“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举办权就是发展权”的理念,借鉴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先进经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引进高端国际体育赛事,努力打造一项品牌体育赛事,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加快体育产业核心产业的发展。此外,借后亚运的积极影响,积极举办具有我区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以龙舟赛、大力士赛、龙狮等项目为突破,大力引进市场手段筹资办赛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方向。 二、以亚运城体育场馆资源为依托,努力发展体育旅游业。 亚运赛后场馆利用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我局将以场馆资源为依托,加快我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 三、后亚运时代,加快区级体育中心的建设,促进健身休闲娱乐业的发展。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随着后亚运的积极影响,市民群众体育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已是区落实2011年市政府重点工作。我局将建设区级体育中心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拓展健身娱乐业发展空间,引进独特的健身娱乐项目。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