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
问题内容: | 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区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极少数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文明意识较差,随意将垃圾堆放路边以及车辆乱停乱放。经常出现损坏电话亭、损坏路灯、甚至偷窃沙井盖等公共设施的现象。 二、无牌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 遍布城区的小商小贩,包括“城中村”里面的商店和饮食店无证无牌经营现象严重;城区的一些街道,尤其是一些旧城区的街道,马路本来就窄,而沿街摆卖、占道经营则使之雪上加霜。乱摆卖现象屡禁不止,反复性大,给广大市民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信息反馈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现代管理与信息的关系非常密切。信息所反映的城市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错综复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灵敏的反应机制。但我们不时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处沙井盖丢失没有得到最及时的处理,桥面出现了大坑、路面有了凹凸不平也未能及时处理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反馈渠道尚需进一步畅顺。 办 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市”的城市管理观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执法中注意针对管理对象的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残疾人士更应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又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运用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三是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 二、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的转变。城市管理应由过去的被动迎检,突击执法的“突击型”模式转向经常性、主动地进行执法的“长效型”模式。如中心城区禁止摩托车营运,往往是间隔相当长的时间才突击检查几天,营运者则摸准了城管的这一“规律”,与之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面对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平时的执法检查,二是要关心营运者的生活出路,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再比如乱摆卖问题。在时间上,可由重点时段到24小时监控管理。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逐步推进,不断扩大成果。在劝离、取缔的同时,可以按照广州市出台的流动商贩管理办法,注意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划定好临时经营区域。 三、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结构。信息是决策、执行、沟通、检验反馈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依据。我区开通的网上区长专线,受理市民的有关投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且人数相对固定的信息员队伍,以便更加快捷地反映一些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类似沙井盖的丢失等得到及时解决。 与此同时,对于收购沙井盖的收购站点给予重罚,从源头上对这种违法现象加以严厉打击。 四、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城市执法队伍的素质代表着城市管理的素质,其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此,把好执法队伍的入口关,并强化执法队伍的全员培训,以教育培训来促进队伍的思想作风的转变。要注重制度建设,把“以制度管人”作为必要的工作思路,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队伍的良好形象。对于执法犯法,粗暴执法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执法人员,要清理出执法队伍。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市管理得好,受益的是人民群众,要加大有关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在“一报两台”开设专题栏目开展系列宣传等)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使城市管理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注意宣传活动与主动为民做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形成人人参与、协助城管,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
问题答复: | 张修荣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115号“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执法队伍依法行政。 我区执法队伍一贯坚持“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城管执法工作,在依法执法的同时,重视采取教育和疏导措施,妥善处理暴力抗法行为,切实配合做好社会维稳工作。 二、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已普遍运用于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中。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我区于2010年11月成立了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该中心有三大特点:一是高位监督协调。指挥中心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主任,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区长、政府办主任、监察局局长担任副主任,与各监督考评对象分离,指挥协调、监督考评、效能监察功能得到强化和落实。二是高度整合资源。指挥中心与应急办合署办公,同时挂政府总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区长专线牌子,五个机构一体化运作,并通过整合全区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和多个专业指挥平台(包括城管、应急、气象、三防、环保、安监、120等),实现城市常态管理到应急处置的无缝连接。三是实现“一站式”综合管理。区指挥中心(区长专线)受理市民投诉的范围逐步向“泛城管”转变,涉及市容、环境、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城市管理运行的大小环节。通过建设区呼叫中心平台,实现对外统一接入,一站式受理市民投诉,逐步整合全区所有投诉类电话,实现政府专线服务的专业化,塑造“一个窗口对外,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型政府形象,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和谐环境。 区指挥中心根据城市网格化管理理念,将我区划分为303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上配备1至2名巡查员,由镇街负责组建和管理。目前我区已组建了一支约350人的镇街巡查队伍,配套PDA城管通124台。巡查员由综合执法队员、流管工作人员等组成,每天在所属网格内巡查并上报其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现在巡查员上报案件数已占全区城市管理案件总数约15%。同时,为加强考核,我区于2011年4月印发了《番禺区城市管理运行考核方案》(粤府办〔2011〕19号),每月对各镇街主动巡查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建立属地巡查上报案件数量与辖区市民投诉案件数量动态挂钩的考评机制,促使属地巡查力量“早发现早解决”,形成良性循环。 从2010年11月1日起,我区开展了城市管理有奖报料活动,市民所报信息达到立案标准的即可获得3元话费充值的奖励。活动开展以来,至2011年6月14日已奖励市民18062人次,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执法工作方面,综合执法分局把后亚运时期市容环境卫生保障执法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在保持亚运时期人员和装备数量的基础上,继续以网格化、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坚持深入推进城市“六乱”的治理工作,努力实现长效管理。据统计,综合执法分局今年1至5月份共教育制止“六乱”60488宗,处罚478宗。 三、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区综合执法分局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的培训力度,计划实施全员轮训,努力提高队伍依法执法、人本执法的能力。同时严把进人关,对报考协管员的人员实行严格的笔试、面试程序,规范办理录用手续。 四、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 城市管理有奖报料活动的通告将继续在区“一报两台”滚动播出,并通过网络、短信等形式宣传报道,提高市民参与活动的知晓率,激发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同时,对于新颁布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执法分局也将重新设计、印制一批宣传便民资料,广泛深入宣传城管形象和相关法律法规。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