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创新管理体制建设,加速破解垃圾处理难题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污染,已成为目前严重制约番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快发展我区的垃圾处理产业化,消除垃圾污染,为番禺区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我区目前垃圾处理滞后,这与我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状况与我区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有密切的关系。 办 法: 加快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使垃圾处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一、改革我区现行垃圾管理体制,把垃圾处理由社会公益性质的政府行为转变成为企业的社会服务性质的经济行为。将我区的环卫系统进行改制,一律改为垃圾处理企业,并完全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企业。 二、加快培育我区的垃圾处理产业市场,为企业营造垃圾处理产业的时常空间,为企业在我区垃圾处理产业领域进行生产、投资、建设、经营等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可以在市桥城区和大石、洛浦等街道进行试点,把这些区域的垃圾处理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拣、储运、处理、利用和经营等)进行招投标或拍卖,也可以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权和经营权分离进行招标或拍卖。有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垃圾处理权的公平竞争。这样既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可以提高垃圾处理和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 四、建立我区社会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投入产出机制,成立我区垃圾处理股份制企业,鼓励社会法人和个人参与入股或投资。 五、制定我区垃圾处理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垃圾处理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失职行为的处罚。使垃圾处理企业和监督部门都在规章制度的规范之下,避免政企不分的弊端。 六、建立我区的垃圾处理支持鼓励体系。一方面对从事垃圾处理的投资和产业活动免除一切政府的收费,以增强垃圾处理企业的自我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区政府对投资经营垃圾处理达到一定规模、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把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变为鼓励行为。 总之,垃圾处理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转变传统的观念,真正使我区垃圾处理成为以企业为主体投资经营的经济活动,走上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
问题答复: | 何伟冰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136号“关于创新管理体制建设,加速破解垃圾处理难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创建完善的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区委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更好的推进城市垃圾处理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设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对生活垃圾处理不力不作为的运营单位,责成其在限期整改。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坚决将不能合格运营以及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对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同时探索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 三、实施鼓励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激励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分类盛放和投放生活垃圾,鼓励对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研究建立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推进机制和废品回收补贴机制。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处理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四、属地管理、严格责任。按照《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和属地管理的原则,重新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我局已把辖区内的市政道路等保洁作业移交所属街道,以解决由于保洁责任区交叉、界线不清而造成的责任不清等问题,确保我区环境卫生保洁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