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区社区教育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社会实践方面,都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内涵,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的五年,生产力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信息与知识的含量,现代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周期也必将大大缩短 。这些变革不仅会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产生更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行为、思想方式也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需求的提升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社区教育问题势必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 据调查了解,我区当前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先进市、区(如广州市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等区)的社区教育现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我区的社区教育至今尚未全面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中,社区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建设尚未完善。 办 法: 一、强化政府统筹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 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统筹领导与宏观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街道乡镇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推进社区教育的合力。另外,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尽可能发挥各级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协同作用,逐步形成 “政府搭台、社会主办、居民参与、社区组织唱主角”的格局。鉴于我区当前已具备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及较为深厚的社区人文底蕴,建议先建立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和区教育局等负责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街镇一级也要相应成立由街道(镇)办事处牵头,社区及社区内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建设 根据上海浦东社区学院、大连中山社区学院、江苏常州社区大学等示范区以及广州市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等实验区的先进经验,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社区教育的网络建设。完善以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以其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从先进市、区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依托电大(职大)、创建社区学院,实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基本组织模式是具有其可行性和实效性的。所以我区可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它网络教育平台的整合沟通,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运用收视卫星电视教育节目、网络教学等教育手段,充分拓展社区居民的学习空间,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利用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认真做好婚育教育、学前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老年(休闲)教育、家庭教育、就业培训教育等教育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以及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充实健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骨干。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科学高效地发展社区教育、迈向学习型社区的保障。故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充实健全社区教育的专业教育队伍。加强社区教育专职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同时积极吸收热心社区教育的各类人才为兼职人员。不断扩大专兼职教育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社区教育理论研讨会、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交流会等。也可派部分社区教育的骨干到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等先进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构建和丰富开放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 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征在于社区能够时时处处为社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因此,必须要有丰富开放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故此,政府必须充分整合、利用显性的社区教育资源,社区内各类学校资源向全社区开放。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的社区教育资源。包括企业的技能培训资源、社区内文化馆、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科普画廊等能够发挥教育功能的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设备、场所开展职业培训教育,实用技术推广,提高社区人员自我发展的素质和技能,为再就业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自身优势,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进行传思想、传经验、传技术的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热心公益、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评估机制 要逐步建立以党政负责人领衔,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区、街道(镇)、居委会(村)三级社区教育评估机制。将社区教育的工作列入各级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制定社区教育详细规划和具体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评价主体可多元化,可由行政上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也可由来自社区成员主体的评价,以及来自社区教育专家的专业性评价等。 |
问题答复: | 林燕南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96号“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提到“据调查了解,我区当前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先进市、区(如广州市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等区)的社区教育现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我区的社区教育至今尚未全面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中,社区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多年来,番禺区教育系统在努力实现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相互渗透、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以职成教为主要阵地,推进教育进社区工作。至此,我们已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由区政府发文成立了番禺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经区编办批准,区内各镇(街)成校加挂了“社区教育学校”牌子,为我区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架构和机构。 二、制定方案统筹规划,以点带面优化资源。我区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社区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社区教育工作指引》,拟定了《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方案》中确立了“至2010年全面铺开社区教育工作,并在落实社区教育100%覆盖的基础上申报并成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12年申报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工作目标,确立了“统筹规划、分工合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合发展”工作方针。构建了“ 三、示范引领,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2010年7月在西片社区教育学校(钟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召开了番禺区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现场会过后,邀请了相关的领导、专家对我区社区教育近年“埋头”奠基的成效进行检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2011年2月,番禺区获评“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在今年3月份迎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中,社区教育作为“六大区域教育特色品牌”之一作专题介绍;西片社区教育学校、石碁社区教育学校在现场作课程展示及实地迎检;并获得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效益在全市引领同行”的评价。扩大成人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社区教育培训等多元化培训规模和效益,非学历教育年培训量达20万人次以上。据统计,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万人,培训村官1461人,培训退役士兵40人,培训外来工3159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达18491人。 在我区社区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存在问题。因此,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社区教育工作将紧密围绕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而开展,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一是继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打造终身学习平台。二是推进社区学院建设,夯实社区教育基础。三是找准突破口,促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四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社区教育数字平台。 您对我区社区教育的建言献策与大力支持,我们深表谢忱。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