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医改问题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央、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仅是居民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目前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医务人员责任大、压力重、收入相对偏低 近年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将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我区城镇化和人口的老龄化正在加剧,老龄人口的医疗护理已经成为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区卫生系统面临着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目前我区医务人员总体收入偏低,尤其是乡镇困难医院医务人员,与行业性质和所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任务极不匹配。我区卫生系统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区属医院3家,镇级医院14家。全系统在职人员8665人,其中在编职工4159人,编外人员4506人。2011年,新造、化龙等6个困难医院人均收入为63706元。全区医院编外人员人均收入38014元,仅为我区相似事业单位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并且,医生一旦病休或退休,仅有1000-3000多元基本工资或退休费。 二、新医改存在的问题违背初衷 医改已逐步实施,要求镇级以下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这样使镇级医院一些已开展的治疗项目或手术因药物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就医人数会进一步下降,而相应的补偿及配套措施又未到位,原本很低的收入会进一步减少,医院及医生的积极性会进一步下降。看似降低了药品价格,但可能出现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一步流失及推诿病人的情况,表面上看看病不贵了,但是看不上病了,效率更低了,挂不上号了,排不上队了。这与医改的目的:让人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人人能够享受初级卫生保健背道而驰。 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我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区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和基础。,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是能够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近年我区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委、区政府在此方面已给预了高度重视,在建和已建了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但因一些配套机制,如基层人员的编制仍未落实、现有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仍挂靠在各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病人分流机制等仍未完善,仍存在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区属医院拥挤爆棚的情况。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资源。 四、医疗卫生执业环境有待改进 医学科学充满着未知,医疗行为也就无可避免地伴随着医疗风险。由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发展的局限性、治疗条件的有限性、疾病本身的不可预测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等使得医疗内容、服务标准和流程难以像财务工作那样的高度程序化和标准化,由此决定了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避免个别事故而不能从总体上消灭事故发生。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医院内部和行政机关的各种责任追究,成为矛盾的中心和家属发泄的对象。动辄被病人、家属“医闹”分子,甚至是一些媒体穷追猛打,经一些新闻炒作和"天价"赔付的刺激,医院在“医闹”眼中犹如"唐僧肉"。为争得巨额补偿而停尸病房,堵塞门诊,,纠缠医院领导,打骂医护人员,敲诈一百几十万等事件常有发生。使得医护人员神经越绷越紧,医生的行医过程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时甚至是需要冒着伤残和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面对上述众多的危险及恶劣的行医环境,医生自身的权益却缺乏相应的保障。医生职业的高风险却无相应的制度来承担。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条件下,医生不得不放弃承担合理的风险为患者治疗,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导致医务人员的防卫性医疗行为增加,特别是急重症、高风险的病例救治,治疗前不得不让患者要签署大量的知情同意书、告知书等,往往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最终患者受害。 解决办法: 一、加大医疗卫生经费投入,转变政府职能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转变政府职能,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医疗机构公益性质。针对现在医务人员工资偏低的情况,建议参照社会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结合技术等级、从业年限和服务质量等确定医务人员工资报酬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二、完善和改进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要建立严格的诊疗标准,完善和改进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指导和鼓励医生合理治疗和科学用药。同时,要普及和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工作,医生也要修身养性,提高人文修养,用思想境界和学术抱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 建立区属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区属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基层卫生服务持续发展。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区属医院在危、重、急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逐步实现基层医院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改变区属医院的拥挤状况,使区属医院更多的专注于疑难医疗服务和医疗人员培训、教学和科研。 四、 将承担医疗责任同处理纠纷事务分开 将承担医疗责任同处理纠纷事务分开,试行建立医疗事故纠纷代理制度。采取医院和医务人员向保险机构购买医疗责任保险,让保险公司介入,由后者处理纠纷及赔偿事务,在发生保险范围内的医疗损害时,依法由保险公司赔偿,杜绝医院无序私了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非法行为,还可以化解医院和医务人员执业的风险,化解可能由此产生的医患矛盾。把医院及医务人员从烦恼的医疗纠纷处理中解放出来,让医务人员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业务水平的提高等常规事务中。 |
问题答复: | 何丽芬代表: 您提出的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3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医改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努力以小药箱承载城乡居民大卫生,以小财政托起基层医改大民生,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最终达到少得病、不得病的目的。 一、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一是针对新造医院、化龙医院、榄核医院、灵山医院、东涌医院、鱼窝头医院六间困难单位,从2010年7月份起,我区对其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的专技人员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二是根据省、市、区人社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医改的工作要求,我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参照本地区事业单位及结合本系统的平均工资水平,根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绩效考核等方面因素,逐步提高卫生从业人员的待遇. 三是近年来,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和实际能力,不断调整各类编外人员(包括护理人员)的收入,编外人员均与在编人员一样,有社保、有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在编外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逐步缩短在编与编外人员的收入差距。 二、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我区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列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力以赴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努力向市民免费提供11大项37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8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以上。切实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95%;努力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率,确保控制满意率达90%以上。启动水痘疫苗应急接种项目,落实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三、纵深推进基层机构综合改革 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回头看”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完善补偿机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作用,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各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建立以编定岗、能进能出、流动有序、结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四、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落实公立医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政策。继续推行镇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降低群众就医成本。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切实做好基药制度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与监管。 五、全面建设基层医卫服务体系 做好《2010-2020年医疗设施布局(选址)规划》和《番禺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何贤纪念医院、区中医院等9间医院的改扩建,大力推进中山二院、洛浦医院建设和区疾控中心易地新建工作。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各镇医院基础卫生设施、业务用房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完成85间社区卫生服机构建设任务。 六、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调研 以改革“以药养医”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人事、分配、价格、支付制度和监管等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鼓励何贤纪念医院与沙湾人民医院开展密切合作关系,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新路。开展服务管理创新,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和费用控制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等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运行监管,提升公立医院规范化服务水平。 七、构建和谐医疗工作环境 区成立医患纠纷行业调解会,由区卫生局分管医疗的局领导担任组长,区委维稳办、区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调处办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专项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指导、协调、处理医患纠纷工作。在医疗单位发生群体性医患纠纷时,各职能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广州市司法局与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通知》(穗司发〔2007〕62号)、市卫生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转发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通知》(穗卫〔2007〕25号)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知》(卫通〔2012〕7号)精神,采取积极措施,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置。属地公安机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进行处置。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医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