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2年 > 2012年政协十三届二次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关于推进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的建议
问题内容: 理 由: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市民体质;有利于加快城市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是构建宜居、休闲、生态的幸福番禺的需要。为推进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进行调研,提出建设全民健身广场的必要性和建议。 一、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 广东省委编制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级指标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权重占10%,其中包括人均拥有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城乡居民国民体质达标率内容。 二、完善番禺区城乡规划的需要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场地建设的要求和城市规划关于运动场地面积的定额指标。”我区的8项番禺公共设施及生态专项规划其中包括“番禺体育设施专项布点规划”。根据广州市政府要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的持续改善,做好文化体育等专项研究,完善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建立更广泛的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公开化、阳光化。 三、城市发展的需要 体育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绿色和健康项目,通过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更有利于绿色、低碳、宜居城市的建设。如: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通过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实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各国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10㎡以上,平均每2000-3000人就有一个体育场(馆)。番禺区自1986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县级体育中心,占地80亩的英东体育馆之后,因土地和成规等条件制约,未投资建设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目前,全区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只有0.68㎡(按户籍人口计算),远远落后欧美以及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并且低于国家规范《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6)》中的人均指标(0.7168-1.084㎡)。因此,加快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是贯彻落实《广州市番禺区城乡发展发展规(2010-2020年)》的需要,有利于推进实现绿色城市、低碳城市及宜居城市的目标。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转变经济方式,确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高端化,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措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城市区域转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新加坡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发展,保留大片的热带雨林,通过建造大、中、小型的绿地公园(人均8㎡绿地),完善大批体育场地设施,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企业入驻,对新加坡经济升级转型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英国谢菲尔德市以199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为契机,新建大批大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利用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吸引体育理事会总部及优秀运动员落户,成为英国第一体育城市,并由钢铁产业城市成功转型为体育城市,成为除伦敦之外英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非综合性体育场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已远远超出了它的体育涵义,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中心,成了里约的城市标志,带动了整座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更是巴西国民的情感寄托之地。因此,建设区级全民健身广场有利于发挥亚运城市的优势,打造成为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 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体育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北美、西欧、日本,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每年更是以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其他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为8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年增加值达2200多亿美元,欧盟为4025亿欧元,占各自GDP的比重分别为2.34%和3%-4%,美国人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在健身娱乐消费上,体育产业已构成欧美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到1%,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但是,我区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水平低,分布不合理,人均公共体育用地不足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建设区级全民健身广场有利于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及体育休闲业等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办 法: 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将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提高人均公共体育面积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二、重点推进沙头街禺山大道两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一是根据区城市设计院编制的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选址,沙头街禺山大道南侧BC0408001(37473㎡)、BC0408003(47926㎡)、BC0408004(29069㎡)、 BC0408007(21467㎡)和 BC0408014(34840㎡)5大地块面积约170775㎡,满足城规要求,土地性质为建设用地,符合建设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立项要求。二是据2010年8月番禺区体育设施现状调研结果,全区19个镇街独立设施和附属设施共有1289个,沙头街只有26个,与其他镇街相差甚远。另外,全区具有独立占地性质的体育设施共935个,用地总规模941880㎡,沙头街独立占地体育设施只有19个,用地总规模6664㎡,占用地总规模不到1%,在全区属于较低档次。同时该地块临近中心城区,在该区域建设全民健身广场能有效地缓解市民健身需求与场地不足的矛盾。三是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区规划、国土、三旧办、体育等部门及沙头街大力配合、支持,加快项目立项启动。四是要争取多种形式建设。如:政府出资征地、建设,市场化运营;政府征地,企业出资建设,市场化运营;政府、企业股份制形式合作建设运营等方式。
问题答复: 方一兵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8号“关于推进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推进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工作。2010年,委托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全区体育设施现状,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各镇(街)体育设施用地选址规划、单位与村级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011年8月,经综合相关单位意见,我局拟选址在沙湾水道以北陈涌段水源保护区建设以足球场、篮球场等大众娱乐为主的全民健身休闲广场,并征求了番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城改办和桥南街等相关部门的意见。由于该项目用地与控规中的用地性质不一致,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难以实施。 2011年12月,在番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对区规划体育设施近期7个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和用地情况进行了摸查。番禺区全民健身中心北区(沙头街大富村)、洛溪岛体育中心(洛浦街夏滘村)、石壁街体育中心(石壁街屏山一村)、市桥街西区体育场(市桥街环城西路)共4个项目符合控规,可进行体育实施建设,具体地块规划控制要求要以经批准的规划条件为准。 二、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期的初步摸查情况,我局拟选址在沙头街禺山大道南侧地块建设具有篮球、网球等健身功能的区级全民健身广场,并征求了番禺规划分局、区城改办等有关职能单位的意见。经综合职能单位的意见,沙头街禺山大道南侧地块区级全民健身广场推进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禺山大道南侧地块区级全民健身广场选址用地(BC0408001、BC0408003、BC0408004、BC0408007和BC0408014)均规划为体育用地(C4),属于远景建设用地规模。此外,该项目拟选址用地位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界线范围外,若需在近期开发建设,须先行按照《广州市城乡规划程序规定》进行控规调整,再办理用地手续。 第二,沙头街属地政府反馈,禺山大道南侧地块区级全民健身广场选址地块需要征用该街大富村和北海村的全部用地,关系到两村210多用户,635名居住村民。还涉及大平村工业区、北海村工业区和大富村工业区50多间企业,很难推进项目实施。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第一,继续加强与番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城改办等单位沟通,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区进行项目规划。目前,正在摸查选址大涌口地块建设区级的足球中心(使用天然草)的可实施性。 第二,加强与区城改办的沟通,合理利用区“三旧”改造资源,使改造方案和全民健身广场项目相融合,推动全民健身活动。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