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2年 > 2012年政协十三届二次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关于改善用工环境,解决招工难题的建议
问题内容:

  由:

目前,我区企业普遍反映用工缺口较大,劳动力短缺。据了解,全区80%以上的制造型企业缺少工人,缺员比例达企业员工总数的10-20%,低端制造企业情况更为严重。高科技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和机械企业需要的专业技工更是“一工难求”,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区招工难的状况

(一)招工难,难在部分传统型行业。目前,招工难主要存在于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在服务业中,集中于餐饮、物管、家政服务等行业;加工制造业中,集中在家电、机械装备、制衣、织造、制鞋等行业。而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企业招工难更为明显。

(二)招工难,难在招高级技工。经调研,我们发现今年春节后普工不算最难招,而高级技工缺口更大,成为更抢手的资源。主要是因为很多加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后,机械转向半自动化、自动化,相应的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提高,对高级技工需求相应增强。

(三)招工难,难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据了解,近两年劳动力成本普遍占到企业总成本的25%40%左右,有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甚至占到50%以上。

二、我区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一)一些企业工资偏低。本区不少企业工人的工资偏低,加上近几年来长江三角洲等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少民工纷纷转投长江三角洲等地谋发展。

(二)企业对外省农民工吸引力减弱。随着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向农业倾斜,务农收益大大提高,吸引了一些农民工回原籍务农。而且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使以往的渝、川、桂等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对农民工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在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留在家门口打工。这就难怪近年屡屡发生珠三角企业到西部省份招工时招不到工人,而反被招商的现象。

(三)一些企业缺乏主动意识。我区不少企业仍然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意识,坐等工人上门应聘。同时,一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对农民工进行后续培训,他们缺乏归属感。

(四)部分企业工作条件差。部分企业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生产环境含有危害身体的粉尘、废气、劳动保护又不到位,有些甚至拖欠工资,导致农民工流失率高。

 

办 法:

一、强化劳动力资源意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各企业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劳动力短缺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要顺应世界产业转移的历史趋势,加快“腾笼换鸟”和“双转移”,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将一些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去,将生产技术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待遇。

二、引导企业创新招聘模式

一是反季节招聘。与其春节后企业集中在一个时段争抢劳动力资源,不如改在春节前进行招聘,这种反季节招聘的模式已经被部分企业验证过,效果很好。二是把招聘会从传统的招聘市场转移到外来工居住区、汽车站等该类人员密集区域,事实证明,成效明显。

三、关心、关注外来工的切身需求

一是住房。住房问题与外来工的归属感紧紧相扣,很多已具一定经济实力的外来工,尤其是中高级技术人才不喜欢租房漂泊在外。企业需要解决住房问题才能留住人才。现在有的企业的做法值得具备实力的企业借鉴:即做满四年的员工,可以从公司申请12~15万元的免息贷款;做满15年,贷款就不用偿还。我们还建议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现行的是3-5%,政策允许最高可以达到12%

二是培训提升。现在的外来工中80后和90后越来越多,他们往往具有中专、中学以上学历,存在技术上的进修需求。如果企业可以协助其进行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吸引力。所以希望政府能引导协助企业给员工多提供培训进修机会。

三是文体医疗。建议加大企业内的文体医疗设施投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考虑增设文体设备、卫生室,为员工提供基本的工余娱乐、医疗服务。

四是子女教育。外来工在番禺工作,子女教育与房子问题同样关系切身利益。建议政府在我区用工规模较大的镇规划建设外来工子弟学校,或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

此外还应倡导企业在利润二次分配时向工资部分倾斜及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

四、加强校企对接,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要引导企业、劳动力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之类的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定期为用人企业培训“适销对路”的工人,或者帮助企业加强与外省的劳动部门合作,在民工输出较多的地区设立“培训基地”,并与之签订中、长期的合作协议,保证“工源”的稳定性。重视加大对我区区属职业技术学校等中专、技校的办学投入,与设立在我区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冶金技工学校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他们培养的人才能有效对接到我区产业企业的需求。

五、控制成本,挖掘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资源

引导企业积极升级换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成本。省内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离家相对近,稳定性更强,可合作为定点输出劳动力地区,开展对口培训和招工,从源头上解决企业招工难。

问题答复:

经济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改善用工环境,解决招工难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为帮助我区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善用工环境,解决企业的招工问题。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一是通过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企业联动发布招聘信息。今年1-6月,为企业发布就业空岗信息31万多个。二是区人力资源市场、区人才市场逢周三、周六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不定期举办镇(街)、社区专场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面对面的就业服务,满足企业的不同用工需求今年1-6月,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99场,为5712家企业和12.27万人次求职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近3万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三是积极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与校企合作交流,多渠道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搭建跨地区就业供求信息沟通平台,建立远程视频招聘平台及劳务输入和输出基地,组织区内企业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交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上半年,与梅州、五华、湖南岳阳等达成了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协议,并组织了49家区内企业到湖南湘西、广西南宁、梅州市五华县、阳江市、茂名高州市、韶关市乳源县等地区参加“双转移劳务招聘活动”,我区企业共招用299人。

二、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一是发挥区厂商会(企业联合会)及各行业协会指导作用,组织区内企业举办专题研讨会、课程推介会等活动,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企业人才培训。二是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番禺目前以中小企业居多,培训种类繁多,人数分散,以行业协会为单位,组织培训对象,委托区内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提升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推进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为我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三是加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开展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建立企业校区、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搭建仿真实训平台等校企合作“分类定制”形式,发挥中职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作用。

三、关心、关注外来工的切身需求,努力改善用工环境。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福利待遇,改善环境设施,善待员工,使我区的外来劳动力可以“招得进”、“留得住”。二是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问题,帮助企业留住务工人员。2010年,我区印发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试行)》(番府〔2010110号),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可享受番禺区户籍适龄儿童的同等待遇(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对我区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的相关企业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按《暂行办法》优先执行。据统计,20102011两个学年,我区为外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学位累计7100多个,以2010年我区教育事业费标准初步估算(小学5444/.年、初中7368/.年),区财政为此投入经费4300万多元。今年,为进一步扩大对企业鼓励、扶持的政策照顾范围,我区确定了以“多渠道、分层次、分步骤”的原则进行学位分配,不设“入学门槛”,在完成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招生入学工作后,视公办学位剩余和分布情况,分政策性照顾入学、积分申请入学、镇街自主安排入学三种申请类别安排学位,这一举措能充分用好镇街的剩余公办学位,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外来员工子女入学问题。2012年我区用于积分申请入学的有148所学校共2013个学位,均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位。此外,我区早在2006年设立了扶助民办学校办学资助资金并不断加大投入,已领证的民办学校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政策支持。目前全区共有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入读的民办学校23所,占全区民办中小学的2/3以上,几乎涵盖区内所有镇街。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区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位是足够的,暂时不需要再新办低收费的民办学校。而当务之急是将现有的公办剩余学位用好,大力规范、扶持现有的低收费民办学校,以便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位。三是做好积分制入户相关工作。根据《印发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府办〔201082号)规定,我区自2010年起启动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的申请受理工作,每年有两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我区,并同时按照本地户籍适龄儿童的入学办法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努力争取区政府的支持,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为企业搭建完善的招工服务平台,切实帮助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加强跨地区劳务交流合作。以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发展建设为契机,借鉴中山、东莞、深圳等地区的经验,着手制定从外省、外地职业技术学校引进技工人才的实施办法,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对提供劳动力到我区就业的地区或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资助,着力解决我区结构性招工难问题。尽快出台实施《番禺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和实施细则(已报区政府),加快紧缺高技能人才目录的编制工作,引导高技能人才到番禺就业。

二是组织相关优秀企业到内地偏远、落后地区的职校、中专、技校考察,采用扶贫办学等模式,实行企业与学校挂钩,企业资助学校办学,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实习和就业。加快推进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通过建设一个公益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开放给各类培训机构、企业、社会人员共享使用,为各类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模式,成为我区技术工人技能提升的重要基地,为我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三是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度,出台调控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生产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环境建设,完善外来工子女入户与教育等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