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2年 > 2012年政协十三届二次提案
标 题:关于恢复象贤家塾原址原貌,将教育旅游设为沙湾古镇旅游项目的建议
问题内容:


由:

一、2012元旦,沙湾古镇旅游项目正式启动了,有关方面对沙湾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建成了十个展馆加以呈现,提高了番禺的文化品位,也为番禺的旅游事业增添了精彩一笔。恢复象贤家塾原址原貌,把教育旅游设为沙湾古镇旅游项目,将使沙湾古镇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内涵更加丰富。

二、自古以来沙湾文风鼎盛,名家辈出,近年来文化教育事业精彩纷呈,获评为广州市第一个教育强镇,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的荣誉称号,与沙湾历来崇文重教的风气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因此对沙湾教育史的挖掘和呈现理应成为沙湾古镇旅游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符合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而起源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由何氏族人兴办的“象贤家塾”可以成为其代表。

三、从“象贤家塾”发展而来的象贤中学处在沙湾古镇的核心地带留耕堂后面的文屋岗上,居高临下,有校门与留耕堂广场相通,校园绿树成荫,校舍高低错落,曲径通幽,散发着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将与留耕堂紧邻的象贤中学艺术楼、象贤家塾原址、南门与留耕堂通道等进行改造,可以提升留耕堂一带的环境品位。

四、近年来国内的教育旅游逐渐兴起,成为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当中有望子成龙的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感受名校的学习氛围家庭旅游,有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开展的教育体验、培训活动,更有各地学校组织异地教育参观活动。据了解,当前广州市内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教育旅游活动的学校还没有。包括象贤中学在内沙湾镇内的中小学幼儿园甚至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特色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都不差于国内其他的教育旅游地,在某些方面更是引领风气之先,因此沙湾完全具备开发教育旅游的条件,并同时使之成为向广大游客展现番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窗口。

办 法:

一、象贤中学校园内艺术楼所在地是象贤家塾的原址,该楼的建筑风格和楼体高度与旁边的留耕堂和玉虚宫比较显得非常不协调,建议拆除,选址另建,然后在此地按原址原貌恢复“象贤家塾”(功能含沙湾教育史馆、象贤中学校史馆)。

二、将留耕堂广场东侧围墙向东移5-10米,使象贤中学南门(也是进入象贤家塾原址的通道)直通留耕堂广场。同时,在留耕堂后学校围墙内侧成行地种植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高大茂盛的乔木,使之成为留耕堂的一道绿色屏风,烘托古镇气氛。

三、在“象贤家塾”门前广场建设一批与沙湾文化及其教育历史相关的雕像、浮雕和碑刻等,以生动的形象向游客展现沙湾人文的亮点。沙湾在教育领域具代表意义的何炳林纪念馆、象贤家塾、象贤中学、红基小学、京兆小学、沙湾中心小学、沙湾中心幼儿园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可以作为教育旅游相关景点。

四、恢复“象贤家塾”后,可同挂“沙湾教育史馆”牌子,由沙湾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象贤中学共同管理(产权归象贤中学),作为游客观光的固定组成部分常年开放;象贤中学校园其余部分及红基小学、京兆小学、沙湾中心小学、沙湾中心幼儿园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酌情接受团体预约参观。

 

 


问题答复:

吴岳冬、何文捷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恢复象贤家塾原址原貌,将教育旅游设为沙湾古镇旅游项目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我镇认为恢复“象贤家塾”既可以让该片区建筑风格更和谐,又可以增加旅游景点,进一步丰富沙湾古镇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象贤中学校园内艺术楼的建筑风格和楼体高度与留耕堂显得不协调问题,我镇旅游公司已初步制定方案,经镇政府与象贤中学协商达成共识,待有关建设规划和资金落实到位后,将复建“象贤家塾”,并建成留耕堂与象贤中学的发展历史博览馆,既可以协调周边古建筑古街巷和旅游环境,又增添一个旅游景点。

二、关于留耕堂广场东侧围墙向东移位以及留耕堂后学校围墙内侧种植乔木的建议,我镇旅游公司联系了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并争取于近期内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方案。

三、关于在“象贤家塾”门前广场建设与沙湾文化及其教育历史相关的雕像、浮雕和碑刻,以及在教育领域具代表意义的学校设置教育旅游景点的建议,现时我镇旅游公司与镇教育指导中心、象贤中学相关负责人进行协商,寻求共同合作的机会,打造成一处展示历史、启迪未来的“修学游”景区。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发展新兴教育旅游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