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3年 > 2013年2013年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整合资源推动沙湾教育旅游的发展的建议
问题内容: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都将“学”与“行”相提并论。教育旅游秉承先哲的思想,作为教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体,教育旅游在我国已经有所发展。如何打造“教育旅游”理念,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这块资源,如何营造高品位的教育旅游环境,是发展教育与旅游达到双赢的一个重要机遇,力争通过发展教育旅游,提高沙湾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广泛宣传沙湾的教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特色。

一、沙湾教育和旅游资源概况

沙湾始建于南宋,八百多年来孕育了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成为闻名珠江三角洲的古镇之一,是目前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获评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镇。自古以来沙湾文风鼎盛,“诗书世泽”、“诗礼传家”的读书之风更是代代传承。沙湾名家辈出,有“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书法家何厚德、画家何希哲、广东音乐创始人“何氏三杰”等等。目前沙湾辖区内有中小学15所,其中包括高级中学1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0所。辖区内的旅游资源有沙湾古镇街旅游景区、滴水岩森林公园、宝墨园、南粤苑旅游园区以及正在开发的孖岗生态湿地公园等等。

二、沙湾教育旅游的雏形

目前在沙湾古镇街区域内到处可以找到浓浓的崇尚教育的元素,这些地方目前也被发掘出来,成为古镇旅游的景点,至身其中,不仅仅让游客感受到沙湾八百年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更能领略沙湾人由来已久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可以说沙湾镇已经呈现教育旅游的雏形,所欠缺的是如何系统整合现有的资源,突出教育旅游在未来教育事业中作用。

首先,我们看看“何炳林纪念馆”,展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创始人何炳林先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纪念馆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何炳林先生献身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一生。何炳林院士作为沙湾人,以其优秀学者和爱国人士的形象,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沙湾人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其次,象贤中学从“象贤家塾”发展而来,“象贤家塾”起源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由何氏族人兴办的可以讲是沙湾教育历史的代表,象贤中学地处在沙湾古镇的核心地带留耕堂后面的文屋岗上,居高临下,有校门与留耕堂广场相通,校园绿树成荫,校舍高低错落,曲径通幽,散发着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当前,象贤中学已经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评估,三元整合教学模式也已渐趋成熟,连续多年获得广州市高考一等奖,20129月份以来吸引了近3000名省内外学校的领导老师前来参观,教育部、省教育厅也派出多批专家来调研。

还有,京兆小学是一所集古今建筑为一体,环境优美典雅,文化氛围浓烈的园林式学校。她创办于1906年,当时称为“京兆两等小学堂”。至民国时,改称“京兆小学”。解放后先后称“番禺县第一区中心小学” 、“沙湾镇中心小学”等,19989月复名“京兆小学”。京兆小学位于古镇旅游区的北部,学校历史悠久,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校舍进行修缮或改造,学校彰显出100多年学堂的深厚历史底蕴,将成为沙湾教育旅游的一个精品景点。

另外,宝墨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后荒废,现重新修建,门前两幅工艺精湛的民间砖雕,分别为包拯怒铡陈世美与包勉的故事。园内还有大量的灰雕、石雕、陶塑和紫檀木雕,以及传统宫灯。现占地5000平方米,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艺术、岭南园林于一体的古建园林。目前我镇已经把宝墨园打造成为沙湾镇的集旅游休闲和学习廉政文化教育的一个基地。

 

  法:

一、政府重视,积极扶持

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旅游项目开发,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政策上给予倾斜,牵头成立加快推进番禺区教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区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的协调指导工作,区旅游部门加大对育旅游工作的扶持于帮助,区文化部门对历史文化的整合给予大力协助,区宣传部门积极配合重点推广。

二、打造试点,形成品牌

建议将邻近沙湾古镇核心景点“留耕堂”的“象贤家塾”(象贤中学的前身)和“京兆小学”作为试点,打造教育旅游示范点。

(一)恢复“象贤家塾”(现在的艺术楼,建议拆除,选址另建),功能含沙湾教育史馆、象贤中学校史馆。将留耕堂广场东侧围墙向东移5-10,使象贤中学南门(也是进入象贤家塾原址的通道)直通留耕堂广场。同时,在留耕堂后学校围墙内侧成行地种植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高大茂盛的乔木,使之成为留耕堂的一道绿色屏风,烘托古镇气氛。在“象贤家塾”门前广场设计建设一批与沙湾文化及其教育历史相关的雕像、浮雕和碑刻等,以生动的形象向游客展现沙湾人文的亮点。象贤中学校园景区的旅游管理方面,“象贤家塾”(沙湾教育史馆)由沙湾古镇旅游公司统筹管理,作为游客观光的固定组成部分常年开放;象贤中学予以配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酌情接受团体预约参观校园、与师生交流、进教室听课。

(二)打造“京兆小学”特色教育旅游,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计划在优雅古朴的校园内开辟“历史园”,园区内有几座颇具历史价值的古老建筑,有专门诠释校名的来历、内涵以及古牌坊上题字(文学流风)含义的永久性铭牌,能够让参观者了解学习的历史、了解沙湾的教育文化,了解沙湾人尊师重教的风气,充分展示沙湾传统读书礼仪、学校办学理念。另外设立一个“剪纸活动室”,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示学校师生的剪纸活动,室内布置师生剪纸的作品,提供剪纸工具和材料供参观者体验实操。

三、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发掘番禺各地历史文化和教书育人的良好学习传统,将象贤家塾、京兆小学、宝墨园、何炳林纪念馆、番禺博物馆等,打造成为番禺西部特色教育旅游片区。待成熟后带动周边旅游景点如大学城等地方对教育旅游资源整合,成为番禺的一个特色教育旅游名片。
问题答复:

区政协三胞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整合资源推动沙湾教育旅游的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沙湾镇既是中国旅游文化名镇,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其文化、教育和旅游资源丰厚,你们提出整合资源推动沙湾教育旅游的发展的建议非常好,符合沙湾镇旅游发展思路。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成立工作领导组织架构。区委区政府于2011年专门设立了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设五个专责领导小组,分别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文化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招商推介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服务配套工作领导小组、沙湾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沙湾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专责统筹整合沙湾古镇、宝墨园、南粤苑、滴水岩森林公园、龙湾湿地公园、紫坭糖厂等项目,整体保护和开发沙湾的文化、旅游、教育资源。

(二)加强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宣传推广。区委宣传部指导区属媒体大力宣传我区教育和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和特色,协调区一报两台积极开展专题报道,开设专栏,通过报纸、电视、公益广告等形式对我区教育和旅游文化行业发展进行多角度宣传报道。把教育服务和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积极配合做好重点推广工作,正面引导舆论导向,为番禺打造特色教育旅游新名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资源。区文广局已核定沙湾镇共有已定级非遗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区级4项。代表性传承人7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1人;区级3人。沙湾镇仁宝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申报为广州市“2012—2014年度非遗传承基地”。近期将编写并出版《沙湾何与广东音乐》(暂定名),争取2013年完成并出版。积极配合沙湾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中涉及非遗部分的工作。将沙湾何氏姑嫂坟崇拜等3个项目申报广州市第四批市级代表性名录,向市非遗中心提交申报材料,作初评修改。已将沙湾镇的广东音乐、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推荐申报第四批市级名录,将继续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配合《市非遗志》的编写工作,完成对沙湾镇何世良、周镇隆、黎汉明三位传承人的口述访谈,文字稿将继续刊于《羊城今古》;负责《市非遗志》中属于沙湾镇的广州砖雕、沙湾飘色2个项目的编纂工作。

    (四)整合资源推动沙湾教育旅游。区教育局教研室申报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课题研究,已先后开发和整合了一批区域文化资源,编著出版“区域教育文化资源”系列丛书30余部,其中《沙湾民俗文化》获广州市第八届教学成果奖(政府奖)和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文娱著作二等奖。目前,《沙湾民俗文化》已进入沙湾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沙湾镇干部必读的书籍之一。

(五)着重对沙湾古镇进行保护和开发。近几年,为做好沙湾古镇的保护工作,番禺区和沙湾镇政府结合名镇建设投入了9000多万元用于沙湾古镇的车陂街、安宁西街、留耕堂、鳌山古庙群等项目的修缮保护。同时,为了保护和弘扬沙湾的传统民间艺术,不定期举办了沙湾飘色、沙坑醒狮等民间文化艺术节和巡演,引起社会各界的争相观看和关注。此外,我区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址的保护,重点做好滴水岩森林公园、龙湾涌湿地公园、紫坭糖厂遗址、凤山水泥厂遗址、沙湾水道等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制订有关保护和利用策划方案。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滴水岩孖岗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概念研究》,把滴水岩森林公园、龙湾峡湿地公园与沙湾古镇等项目有机连接起来,做到资源整合和共享。为保护好滴水岩森林公园和龙湾涌湿地公园,区旅游局从2011年起每年向区财政申请保护建设经费400万元,用于集约土地和配套建设。

二、存在问题

沙湾古镇教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虽然近年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尤其对“象贤家塾”和“京兆小学”等多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教育实体资源,一直欠缺考虑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未有意识提高其知名度,把旅游元素融入其中。

三、下一步计划

今后,对沙湾古镇旅游的开发建设中将坚持以教育旅游项目发展为重点,加强对“文峰塔”、“象贤家塾”和“京兆小学”的教育旅游资源开发和策划包装,体现沙湾古镇悠久的教育文化底蕴。

(一)加强区旅委会下设的沙湾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区一级层面对沙湾古镇的开发力度,把教育旅游资源作为沙湾古镇的今后发展的核心内容来抓,既要对原有的沙湾教育实体做好适当的保护,也要把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和利用,充分挖掘沙湾古镇“诗书世泽”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旅游手段擦亮和包装这个品牌,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二)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和科学策划。重点对“象贤家塾”和“京兆小学”进行统筹管理。一方面对“象贤家塾”艺术楼进行历史恢复,设置适合旅游需求的功能,展示沙湾教育历史文化;一方面把“象贤家塾”和紧贴的留耕堂进行有机整合,如举办民间读书礼仪活动“开笔礼”、开设古文化讲座等。既要充分保障学校的日常教学不受影响,又要利用其现有的环境对外适度开放,甚至可接收团体参观校园和预约旁听课。对“京兆小学”要开设特色教育旅游,开设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把沙湾传统的艺术文化传承下去,如开设灰塑、泥塑、砖雕、广东音乐等培训班,吸引社会各界参加,也可成为一个旅游观赏和参与性的项目。

(三)加强对沙湾古镇教育旅游资源的包装宣传推广。近期由区文广局会同沙湾镇将深入挖掘沙湾古镇的文化内涵并编写《沙湾丛书》,大力宣传沙湾古镇对广府文化深远影响,让游客通过对沙湾古镇文化的认知而增加其吸引力。除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画册、广告等各种传媒,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沙湾古镇教育旅游推介活动外,还将充分利用沙湾古镇以至我区的民间节庆活动资源,如举办飘色、龙狮、乞巧、广东音乐等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宣传地区文化和旅游产品,既加强当地群众对沙湾古镇教育旅游方面的认知,又扩大沙湾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区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