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合理安排农村留守学生假期活动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在我区,每到寒暑假,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活动成了千万个家长最头疼的事情。我区的城镇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能参加星海青少宫或者各类教育培训,正规的培训机构每到寒暑假就会掀起火爆的报名热潮,青少宫的培训更是一位难求。报不上名的或者没有条件的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其中在农村尤为突出。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放到一些托管中心看管。但相当多没有证照的营利培训机构、托管中心等设施比较简陋,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托管几十个孩子,托管人员素质低下、食物安全、消防安全等无人监管,资质很成问题,存在极大隐患。 近年来,学生在寒暑假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的比例较高,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事件。比如因无人看管而发生的溺水事故、被拐骗事件、交通事故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寒暑假中,留守学生沉迷黑网吧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发生意外的多是留守的农村学生、外来工子女。 农村留守学生在漫长的寒暑假期中因脱离了学校老师的监护,又没有家长等监护人的监管,处于空巢中,容易导致各类事故发生,也容易使学生沉迷不良网吧、电视等。我区教育部门在每年的寒暑假都向广大家长发出各类安全通知、信件,各级中小学也相应作出各种措施,如每年暑假安排回校安全教育日等,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单靠教育部门、学校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足够的。
办 法: 一、联合工商、教育、消防等多个部门大力整治非法培训机构、小作坊式托管中心。 二、大力推进各镇街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机构进村进社区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公益性的综合社区服务。各镇街、村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加大宣传,大力支持社工进村进社区开展服务,建议每村建立服务站、儿童之家等公益服务机构,开放镇村的图书馆、活动中心,设立专门为留守学生、外来工子女的服务场所。 三、加大星海青少宫扶持乡镇农村学生的力度,各镇街常态设立乡村青少宫,彰显其公益性。政府加大相关投入,使乡村青少宫普惠到每个农村的留守学生,对部分贫困留守学生免除一定的培训费,引导留守学生度过有意义的寒暑假。 |
问题答复: | 陈剑青、梁小慧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合理安排农村留守学生假期活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十分认同。我区自2004年已建立区学校及周边综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直以来,区教育局以及公安、工商、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都关注着农村留守学生假期活动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大力整治非法培训机构、小作坊式托管中心,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学生假期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事故防控,努力杜绝安全隐患。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对中小学生托管服务点的监管,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联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区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督查中小学托管服务点,将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做好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应急疏散和逃生自救等各项预案,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托管服务点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紧急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二、督促提供中小学生托管服务人必须落实重点防火设施,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区综治、公安、教育、卫生、建设等职能部门以区学校及周边综治联席会议为依托,定期召开会议,切实加强检查。检查的重点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规定的数量、宽度,是否畅通,是否按规定安装了火灾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电气设置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乱接乱拉电线,是否存在安装床头灯、使用电褥子、电炉取暖或做饭等现象;有无使用蜡烛、煤油灯照明等违章使用明火现象;灭火设施配备是否齐全,消火栓、灭火器、自动报警和喷淋等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等等。 三、积极对非法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区教育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以区、镇(街)两级民办教育综合执法小组为主要力量,切实加强对已领取教育信息咨询类营业执照市场主体的巡查监管,发现违法、违规从事文化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及时进行查处。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区、镇(街)两级民办教育综合执法小组先后查处取缔44家无牌证机构。其中,6月14日下午,由市桥街民办教育综合执法小组联同区教育局及市桥城区教指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分别对位于市桥街沙墟一村的雅思幼儿园、康乐园幼儿园、林老师托管及黄编村一所无牌托管中心共4处进行了现场查处。 四、加强对“黑网吧”的查处取缔工作 区文化、工商、综合执法等部门大力整治取缔校园周边黑网吧和无证摊贩。区工商分局在区文管办的牵头组织下,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作为执法主体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工作,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做到发现一家查处取缔一家,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成效,如:2012年我区共出动执法人员650人次,检查已登记网吧281户次,发现并查处取缔“黑网吧”48户,没收电脑571套,有力保障了农村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大力打击“黑网吧”的同时,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举报“黑网吧”工作,并充分发挥《番禺日报》、番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对“黑网吧”整治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并有针对性地对“黑网吧”查处情况进行曝光,对“黑网吧”经营者起到震慑作用。 五、大力推进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村进社区服务 目前,我区16个镇街共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9间,场地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平均每个中心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实现了全区社工服务全覆盖。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以政府购买社会专业服务的形式,委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免费为群众提供家庭、老年人、青少年、残障康复和特色服务。截止2013年4月,各中心今年累计开展活动2587场次,共为77100人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服务。青少年服务属于各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的四项基础服务之一,目前,大部分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针对少年儿童的课堂430次,为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及心理辅导。同时,各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制定转介制度,接受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服务对象转介,为服务对象(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的专业社工服务。 六、努力推进教育资源和教师进社区工作。 区教育局贯彻《关于印发广州市扎实推进教师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11〕53号)的精神,建立教师进社区制度,根据学校与社区就近的原则,确定距离学校较近的社区作为合作、服务的定点社区,主动加强与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的沟通联系,共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就近就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文艺、体育等主题活动,开设培训班,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重点关注和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向进城务工家庭和农村家庭普及最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七、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为农村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区文明办、区教育局于2010年9月初制订了《关于印发〈番禺区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并确定了全区6个镇的中心小学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打造学校特色”的原则,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社会教育专业素质的人才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专兼职辅导员,并吸收在校大学生、“五老”人员作为志愿者辅导员,使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为了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努力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区教育局每年下拨5万元经费给予扶持。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完成设施配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所有项目均坚持公益性,学生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和放学后也可免费参加培训。如2012年石楼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美术、舞蹈、科技等7个学科开设了15个项目共67个培训班,培训学员1402人次,其中寒假238人次,暑假387人次,春秋季分别为356人次、421人次。其他8个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也开设特色课程,如新造中心小学开展击剑、书法、舞蹈;南村中心小学结合“武德立校”办学,把武术作为少年宫的一门主要课程;沙湾中心小学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了灰塑班、击剑班、民乐班、版画班、科技制作班;化龙中心小学将该校特色藤球作为重点课程,并将聘请国家级教练做指导老师,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藤球,快乐运动。 此外,自2011年7月起,我们启动了星海青少年宫“流动教学大巴车”送教下乡,每月定期安排一个半天的时间,由星海青少年宫组织教师携带部分设备,分别前往我区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及区内镇、村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每学期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各安排教学实践活动1次,其它镇、村学校结合实际而定。“流动教学大巴车”活动内容涵盖了科技实践(车模、海模、空模、机器人等)、文化艺术(文学欣赏、写作指导、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陶艺、戏剧等)、体育活动(球类、武术、跆拳道、棋类、体育舞蹈等)。到目前为止,“流动教学大巴车”开展了乡村学校少年宫送教活动30多次,参与活动的学生达3.2万人次。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并进一步推进上述举措,切实为农村孩子在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能力实践活动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努力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全面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使农村青少年儿童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我区校外教育的均衡发展。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学生假期活动安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