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将番禺定位为“岭南名区”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番禺区的大岗、榄核和东涌三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广州市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番禺作为广州“南拓”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并将沙湾河以北区域划入广州市中心城区。原有的“星海故乡 广州新城”似乎与城市的发展步伐不太相符,也体现不了我区的文化特色。 1月25日,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新在广州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广州将着力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新岭南文化中心。去年底,由区质监局牵头,番禺区人民政府向国家做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岭南名区”的申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评审中。 先有番禺,后有广州,根据我区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当前的发展,建议将我区定位为“岭南名区”,将岭南文化打造成番禺品牌名片。 番禺是广东四大文化地区之一 番禺拥有2200多年历史,自秦汉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南番顺”文化与梅县文化、文昌文化、四邑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地区,已成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明清时期,番禺为岭南首邑。 番禺是岭南文化发源地,广东音乐发源地和岭南画派发祥地 番禺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宋有李昂英彪炳史册,明有黎遂球诗书现独冠一时,清有屈大均诗韵为当时绝响,近现代更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东音乐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番禺沙湾古镇“三稔厅”,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番禺是岭南画派发祥地,有岭南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天马、麦华三、周千秋等,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它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番禺是岭南古建筑、古村落,古遗址聚集地 这座千年古邑,现存较为完整的古祠堂490间,迄今发现历史和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513处,人文景观之丰富令人赞叹。这里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有885岁,保存9000平方米岭南风格建筑群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有集清官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的岭南名园——宝墨园;有800余年发展历史,形成和保留了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民间文化杰出代表的沙湾古镇。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更是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流连其中,只见屋顶为岭南特色的镬耳墙,岭南古园林建筑依涌而立,亭、台、榭、廊显得古韵悠然,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砖雕、陶塑、灰塑等精湛的传统工艺凝聚着民间艺人的灵感、艺技和审美观,无不展现岭南建筑特色。 番禺是岭南民间工艺品“广彩”的重要传承地,是“广绣”的重要发源地 “广彩” 是我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之一,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又称广州织金彩瓷。番禺石楼镇是“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广彩瓷艺)之乡”,是广彩陶瓷的重要产地,以其为代表的广彩瓷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维护名录。其广彩陶瓷著作作为广州市的三大文明效果之一,出产的瓷器承继了传统的艺术精华,制造中,在陶瓷白胎上创造交融岭南人文风景的传统体裁,描绘、描线、织金等工艺,制成精美的艺术品。“广绣”是我国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番禺是“广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传承地区包括番禺南村、新造、石壁等地,石壁刺绣已经有200多年之久,绣品色调丰富瑰丽,风格独特,产品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民国初年,粤剧名伶白玉堂、肖丽章、罗家权等大老倌所穿的戏服均出自石壁的村姑之手。 番禺是岭南饮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粤菜,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以及风靡一时的饮茶风俗,构成了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广州是一个聚集美食的地方,“食在广州”在全国已经形成一种效应,极具知名度。近年来,番禺以深厚的岭南饮食文化和执着的传承力赢得了“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誉。据历史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番禺就有煎锔禾花雀、绿豆酿莲藕等特色的美食了。如今,番禺菜更是秉承了广府菜的风格,选料广泛,味道清淡,夏秋讲清淡,冬季讲滋补。鳄鱼宴、葵花鸡宴、猪杂美食、药膳美食等等名菜与另辟蹊径、独有水乡风味的田基美食,成就了番禺这一美食天堂,饮食文化名扬天下。现在,番禺全民评选出来“番禺十大特色名菜”、“番禺十大特色名点”,入选菜式主要食材来自番禺,制作方法有粤菜本地化特色,既反映传统的饮食文化,又体现健康、环保、时尚的现代饮食理念。目前,番禺正以番禺大道为黄金主轴,建设高品位的现代休闲文化旅游商贸五星商旅带——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带(美食集聚区),擦亮“国际美食之都”的城市名片。其中,中华美食城体现了浓郁的岭南特色。 番禺的民间民俗文化,反映了南粤的地域特色 沙湾飘色、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将南粤豁达开朗、知情义、重进取的风俗民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沙田咸水歌缠绵而幽怨,演唱粤曲粤剧曼妙清音,遍及城乡。它们是番禺千年历史造就的文化瑰宝,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番禺形成了岭南文化旅游品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再加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番禺形成了以宝墨园、余荫山房为核心,以沙湾古镇、石楼大岭村、岭南印象园等为依托的岭南文化旅游品牌。
办 法: 一、由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区旅游局、区质监局、区文广新局等单位参与,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名,由区政府正式将番禺定位为“岭南名区”,作为今后对外推介番禺整体形象的品牌名片。 二、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增设“岭南文化研究小组”,挖掘番禺岭南文化特色,为政府制定“岭南名区”政策提供支持。 三、区文广新局对岭南特色建筑、岭南文化、岭南非物质文化等进行登记、修编,形成番禺岭南文化体系。 四、区旅游局结合现有的岭南文化旅游品牌,与南海、顺德合作,策划出特色的南番顺岭南文化旅游线路,向业界和市民推介。 |
问题答复: | 民建番禺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番禺定位为‘岭南名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为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番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实施我区文化引领工程,建设岭南文化名区的发展思路。你们提出的建议非常好,与我区发展岭南文化名区的总体思路相一致,对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围绕建设岭南文化名区的目标,我们正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在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中成立文化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番禺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抓好“传统技艺”、“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一)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研究利用。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摄像和编辑制作视频资料以及珠三角各市绿道网不可移动文物颁布图。完成申报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协助沙湾镇参加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挖掘收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内涵。 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和“非遗”项目数据资料库。番禺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代表性名录3个,省级7个,市级8个,区级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传承人2名,省级6名,市级8名,区级16名。共收集非遗线索1000多条,项目139个。公布了第一、第二批区级代表性名录,第一批区级传承人名单。在《番禺日报》完成策划15个“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配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的编写工作,完成对沙湾镇何世良、周镇隆、黎汉明三位传承人的口述访谈。组织《番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非遗课题组,开展相关调研、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做好第二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三批区级代表性名录申报工作。将广绣(南粤)等6个项目申报广州市第四批非遗名录。 (二)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重点挖掘保护乞巧、飘色、醒狮、龙舟等民俗活动和广彩、砖雕、广绣、木雕、灰塑等传统技艺,开展广东音乐的研究和传承,通过表演、现场制作展示、展览、讲座、免费传承班等,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在青少年中开展“非遗”传播及传承工作。加强民俗文化与旅游、科技、市场的对接,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平台,多途径展示番禺民俗文化。举办番禺民俗专题展览,进一步展示番禺历史文化。组织编辑出版《沙湾何与广东音乐》、《番禺迎神赛会文集》。完成大罗塘康公出会等区内大型民间民俗活动记录。 (三)重塑岭南文化名区风貌 加强对莲花山、大岭村、鳌山古庙群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安宁街区、车陂街、青云大街、康衢大街、前锋大街、先锋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加强对建筑高度、传统街巷、历史水系、道路交通系统、绿化风貌与开放空间等的保护控制与恢复重建。 二、推进名片工程,塑造番禺文化新形象 (一)“沙湾古镇”名片 完善古镇各项软硬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留耕堂片区、车陂街片区、安宁广场片区、大巷涌路片区、南入口片区等五个特色旅游片区建设;打造特色展馆,展现飘色、绣花等民间文化艺术及工艺制作的过程,展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的民居生活文化;利用古镇古建筑打造具有不同时代特色、不同装饰风格的旅馆,进一步提高古镇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二)“长隆旅游”名片 进一步提升长隆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做到各项旅游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市场辐射范围更加宽广、品牌传播力度更加强远,成为南中国乃至影响国内、辐射东南亚的民族旅游品牌。 (三)“味在番禺”名片 建设番禺大道美食一条街,将番禺大道打造成为集吃、住、游、购、乐为一体的特色五星休憩带;大力宣传和推介以“番禺十大特色名菜(名点)”为代表的名店、名厨、名菜、名点、名宴,进一步提高番禺美食的知名度;利用广州国际美食节永久落户番禺的契机,邀请国际顶尖级的名厨、美食家参与,策划一系列创意美食活动,将之升格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重大国际文化节庆活动;在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区的规划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在中华美食广场和中华美食城两个项目的建设中体现岭南建筑风格,建设包括岭南餐饮博物馆在内的岭南美食文化展示平台。将“番禺美食”、“食在广州,味在番禺”作为重要元素和首要特色开展对外宣传。 (四)“大学荟萃”名片 探索推动广州大学城各种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协调推进广州大学城周边的商业、住宅、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开放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高科技产业高地的综合体。 三、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争创“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以我区开展“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以“文化水乡、旅游乐园”为主题,按照“优化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体现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打造极富岭南文化特色的番禺旅游文化品牌。 (一)提升番禺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 充分挖掘以番禺新八景为代表的全区主要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重新整理编写番禺历史文化景区介绍和新八景导游词,提升番禺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 (二)加大对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抓好沙湾古镇、余荫山房、莲花山古采石场等岭南特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改善文物古迹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把相关历史文物景区建成以集中展现番禺历史文化、优秀岭南文化,寓艺术欣赏、休闲旅游、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反映番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 (三)借助“南番顺”旅游联盟宣传平台,策划推广南番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南海、番禺、顺德三地区域相邻,语言相通,文化同源,具备互补的旅游资源。三地搭建旅游联盟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等模式将三地旅游资源整合,以“感受南番顺——最地道的广府文化之旅”为主题,推出了“南番顺”岭南文化游、名人故里游、宗教名胜游、绿道康体游等凸显三地文化旅游特色的联游线路,整体推介区域旅游形象,使“南番顺”文化旅游要素得以突出和展现,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以争创“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为契机,依托良好的区位、文化、旅游、商贸、交通、教育、创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复合优势,全面提升番禺城市品位和文化品味,加快建设岭南文化名区。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