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注重“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培养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新生代”即现在的“创二代”。现阶段,家族企业传承适逢社会经济转型,这意味着,传承与转型势必将同步进行,甚至很大一部分企业将在家业传承中完成转型升级。培养好“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是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成功转型的关键。因此,建议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试行。
办 法: 一、构建“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基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会员企业的教育培训方面,不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知名院校、名牌教育机构的合作,同时发挥我区自身具备的会员资源优势。通过培养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并设立一些科研工作站,培育和凝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个能为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人才基地。 二、培育领军人物,树立创新创业的“新生代”标杆,实现后备人才从“自主探索”向“典型学习”的转变。希望“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培育工作能培养出“新生代”领军人,让他们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理念引领企业发展,创出比先辈们更为耀眼的事业。使干有方向、学有目标的“新生代”企业家掀起创业创新的浪潮。 三、赋予“新生代”创业创新的使命,营造“新生代”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树立“新生代”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被动参与”向“主动履行”的转变,引导市民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使他们更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通过“新生代”的培育工作,使二代企业家们改变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被动履行的现状,成长为坚持道德自律、愿意接班、具有创业精神、勇于奉献、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 |
问题答复: | 林其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注重‘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培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区委、区政府重视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培育 现阶段我区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现在大多年龄已过50岁,正步入家族传承时期,两个阶段的重合,使培育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区委、区政府充分意识到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同时做好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育,使经济转型升级能够平稳顺利进行。为此,区工商联草拟了《中共番禺区委关于做好“创二代”培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准备送呈区委、区政府审议制定从2012年起,区委、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预留30万元用于非公经济人士培训教育工作,由区委统战部统筹组织开展非公经济人士培训教育工作。2012年10月,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共同组织部分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创新企业管理》培训学习。 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共同进步氛围 为搭建一个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这一群体共同进步,区工商联决定成立禺商创业青年协会,以协会形式将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促进他们为番禺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努力。2012年9月21日,区工商联在石碁镇海傍水乡举行“禺商新力量——2012年创业青年迎中秋派对”活动,并举行禺商创业青年协会成立仪式。未来区工商联将更多地以该协会为平台,开展各类型的针对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训教育活动,促使他们不仅要接过父辈的“班”,更要接过整个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接力棒”。同时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培育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 2013年4月18日,由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台办、区经济贸易促进局主办的番港澳台四地企业家联谊活动沙龙在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举行,来自四地50多位青年企业家聚首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7月8日至11日,区工商联开展番禺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及接班人培养专题调研。走访区内部分正在实施家族传承的企业,了解在接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两代企业家一起深入探讨解决方法。7月12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接班人培养讲座。讲座邀请了清华大学家族企业工作坊首席专家、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教授,深圳市乐博学坊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程良越主讲,就如何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培养新生代企业家进行了探讨。 8月8日,区委统战部、侨外办等部门主办番港澳台四地青年才俊联谊活动,搭建一个番禺新生代企业家与港澳台青年才俊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番港澳台四地经济、文化、体育交流。 今年以来,区工商联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实干成就梦想,感恩温暖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之南村镇企业家访谈活动等,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祖国、立足番禺、具有创业精神、勇于奉献、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生代民营企业家。 四、培育和凝聚科技领军人才 区科信局和区人社局一向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目前,全区共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在站博士后16名,区政府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两年期间的生活补贴5万元;给设站单位科研经费5万元;对出站后留在番禺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安家费10万元,为企业引进了不少的高端科研人才。建有市、区级创业基地24个,开发适合“新生代”人士创业的项目,并提供相应服务,同时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条件的“新生代”人士,给予创业资金扶持。 区科技局每年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创新培训课程”资助专项经费,用于我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创新培训课程计划”的培训费资助。每年委托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企业高管赴港培训,学习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企业管理等与科技型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 积极组织申报“珠江新星计划”等科技人才计划。我区从2013年起设立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对入选者将连续3年给予区科技经费支持,每人每年资助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共30万元。由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用5年时间,扶持培养50名各学科、各领域优秀青年骨干科技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