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促进引导新生态外来工稳定就业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新生态外来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关系到未来企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表面用工荒现象和90后外来工的频繁跳槽拖滞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有激情有干劲,追求平等而不愿从基础开始,追求相同的待遇和相同的升职空间。同时进入城市之后逐步出现“没有成就不愿意回老家”的社会现象从而滋生诸多的社会问题。
办 法: 90后、00后新型务工人员将是未来企业和社会的主体队伍,特别是进入企业后总不愿受拘束。白天工作晚上无所事事,大部分消费都是网吧、歌厅、溜冰场、宵夜排档等,除了上班劳动基本无法接受精神素质的充电。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至关重要,政府和村居建设公共场所,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接受和适应社会环境,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就业,逐步稳定工人流失率,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一是效仿城镇村居‘老年之家’的形式,建设公共文化场所。但建议财政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职能部门进行监督,让新生态务工人员有场所改变和提升自己。提高他们正确面对就业、积极面对和敢于承担自身岗位职责; 二是90、00后务工人员热衷自由和潮流,微博、微信、QQ等网络虚拟空间消耗了他们的大量精力,通过公共文化场所组织学习网络知识,开展文艺作品等健康的文化活动赛事,倡导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 |
问题答复: | 区伟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引导新生态外来工稳定就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认真摸清新一代外来工基本状况 我区拥有数量庞大的外来工人群,目前,全区登记在册流动人员达111.6万人,其中16岁~23岁的90后外来工19.7万人。新一代外来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体学历偏低(大专及以上占5.7%、高中占32%、初中及以下占62.3%);二是文化素质良莠不齐;三是较容易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四是思想较为激进;五是部分人欠缺父辈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特性,极易造成新一代外来工就业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其个人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供求市场现状的分析和研判 为促进和引导新一代外来工稳定就业,我们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对全区人力资源供求的预警监控和形势研判。当前,我区人力资源市场总体呈现以下态势:一是求职者文化程度偏低。今年上半年,到我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登记的有114420人次,人员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减少25054人次。求职人员中,男性占67.35%,女性占32.65%,25~44岁年龄段占66.8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9082人,占25.42%,高中(含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85338人,占74.58%。二是人力资源供给持续减少。随着城乡适龄新成长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供给比较优势消失速度加快,企业由于招不到工人而不敢接订单,对我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中西部地区和省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工资待遇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原有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后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因此,未来我区外来务工人员供给将会进一步减少,企业用工面临较大压力。三是普工岗位招工越来越难。新一代的80后、90后外来工是普工岗位的主力军,很多都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一技之长,他们大多不愿意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也不再把工资水平排在就业的第一位,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二三线城市生活成本低,于是纷纷转入二三线城市发展,从而造成普工岗位招工越来越难。 三、努力促进新一代外来工安心就业 在新一代外来工就业不稳定性日益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形势严峻的双重影响下,为促进和引导我区新一代外来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稳定就业,下阶段,我区将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帮助外来工提高技能水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企业和外来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一)为新一代外来工提供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外来工集中的地方,开展文艺汇演、歌咏、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化活动,开展“读书进企业”活动,为外来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社区、厂企、学校等外来工集聚的地方开展“惠民公益”电影活动,积极推广“送戏下工厂”,实施企业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免费为外来工放映爱国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提高外来工的爱国情操和纪律意识。鼓励企业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探索建设“工友和谐家园”、职工书屋等,丰富员工业务文化。加大对“黑网吧”以及黄赌毒现象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风气,为新一代外来工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为新一代外来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一是全面推进外来工技能培训示范点的工作,在上规模的不同行业的企业中设立外来工技能培训分点,由管理规范的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和配套设施,负责跟岗实习或实训,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负责文化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训示范教学,按照“订单培训”模式为企业培养需要的技能人才。二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对接,为外来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减少新一代外来工因技术不对口产生的频繁跳槽现象。 (三)大力培植积极向上的外来工先进典范。继续抓好两年一度的番禺区“金雁之星”优秀外来工评选工作,面向全区公开评选一批默默耕耘、思想先进、要求进步、深受好评的优秀外来工。加强对优秀外来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使先进典型植根厂企,深入民心,促使广大新一代外来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积极引导新一代外来工参与社会管理。在流动人员集中的社区(村)、产业园区及厂企中建立流动人员党支部,发挥“金雁团总支”优势,以“两新组织团建”为契机,以“金雁团总支”为平台,吸纳外来务工青少年参加当地党团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促进引导新一代外来工稳定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