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提升空气质量 改善环境保护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番禺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高速聚集,资源、能源消耗能量进一步增大,环境问题复杂多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番禺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番禺区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 虽然具备显著的快速经济增长,我们生活的环境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令我们不得不进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目前我区环保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一、空气污染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环境。能源消耗过高,酸雨频率居高不下,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并危及水生生物的生长。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所排放的大量粉尘、煤粉、氮氧、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污染快速上升,使群众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城市生活三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当废物处理无效而导致大量甲烷,散发大量有毒气体,影响人们健康。 三、餐饮油烟随意排放和农业稻草燃烧物随处可见。 四、建筑场地和城市扬尘防治缺乏合力。各类建筑施工工地和装修增多、城市周边道路保洁不到位以及拆迁后裸露地面扩大等引起大量粉尘散放。 五、水污染较为严重,河涌在亚运时已整治改善,但亚运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的随意排放,大量工业废水随意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物放量大,部分河涌河段受到明显污染,存在恶臭,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六、白色污染、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环境保护。 七、各镇街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对应该整改或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 八、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没有相应的设施和管理措施。 九、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十、对环保投入不足,技术开发投入不够,污染防治能力薄弱,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低于平均水平。 十一、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群众对环境问题投诉大幅度增加。 十二、因环保问题未完全有效解决,令政府管理威信削弱,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十三、地方政府参与环境管理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严重阻碍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十四、环保部门人力明显不足,环保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足,环保执法人员数量不足。面对如此日益繁重的环境管理监督任务,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环境管理成效。 十五、环保宣传教育和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政府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推动力不足。令公众对环保参与度不足,环保非政府民间组织寥若晨星。 十六、环保部门缺乏足够权威,处于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环保始终陷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 十七、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过低。使得一些企业不断寻求现行法律漏洞以及体制上的缺陷,环保违法行为从过去“显性”变得越来越“隐性”,违法行为也花样百出。 十八、不少地方企业违法排污,结果却是“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情况,屡禁不止。 如何完善番禺区环境管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控制和解决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成为当务之急,环境迫切需要保护。
办 法: 一、加大群众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文明生产、生活、消费的正确方式。 二、在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组织实施环保实践,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充分利用3.25中国生态日、6.5世界环境日等做好培训建设活动。 三、各镇街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条件的,一律禁止其继续经营,直至整改完善为止。 四、植树造林,多开河渠,减少排放污水。建立绿色生态保护带。 五、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逐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各镇街环保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尤其加强对辖区内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完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六、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的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发现有污染地下水企业的要上“黑名单”。 七、加强考核细则,对各镇街环保工作开展好、群众满意率高的进行表彰。 八、建立和严格执行PM2.5超标应急机制。建立灰霾天气与大气污染源监测、预报互动机制,分析灰霾的气象和环境因子演变规律;发布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动态调控污染源,建立灰霾天气与大气污染源监测。定期进行有效数据分析和相应改善预防措施。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九、加强对环保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企业内部、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监管机制,让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十、建立完善和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开展无毒建材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在新建、装修公共建筑时采用环保无毒的材料,对新竣工的大型建筑的室内有害物质水平实行强制检测,合格后才能通过验收。利用政府采购等渠道,加快公共场所空气污染公共产品的普及,并为医院、学校、银行、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配备空气净化器,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危害。 十一、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太阳能等无污染新能源,扩展人类能源源泉,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十二、协调和周边区域政府间的关系,理顺地区环境管理的横向关系,共同为环保改善共同协作。 十三、加强环保部门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管理执法队伍。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对违法着说不,铁腕治污。 十四、建立健全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环保执法、审批、信访、在线检测,排污收费、办公等系统整合起来,统一协调有序,高效运转,提高环境事故的紧急应对能力。 十五、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法规执法,对建筑工地和运送沙土的交通车辆,进行全程的环境监控。 十六、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安装尾气处理器或使用燃油润滑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十七、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排污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环保法律法规。 十八、监察、环保部门联手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坚决不能手软,行动迅速,查处严厉,处罚依法。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保护地球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环境和资源与我们息息相关,不仅是关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打造文化休闲、生态宜居城市,实现 “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环境整治目标刻不容缓。 |
问题答复: | 彭木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环境保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严格执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着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为加快我区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步伐,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已于2012年制定《番禺区2012-2016年空气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全力推进番禺新型城市化发展,着力改善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抓好我区后亚运时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防控PM2.5等污染为抓手,按照广州市“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发展提升、五年有效控制”的工作目标,实施新一轮的环境空气大整治5年行动。 (一)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工作。2012年起,对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实施整改,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标准开展达标验收工作。按计划,2013年底前,完成辖内50%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申报、源排放清单完善及整改工作验收;2014年底前,累计完成辖内80%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申报、源排放清单完善及整改工作验收;2015年底前,完成辖内全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申报、源排放清单完善及整改工作验收。经梳理及核查,我区有485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其中43家省市重点挥发性有机物监管企业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待全面验收;另外的442家企业中,179家企业已关闭、135家配套污染治理设施、128家企业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目前我局已制定方案,并按先易后难原则,分期分批按计划完成任务。 (二)加快推进小型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淘汰工作。我区正在制定工作方案,拟将建成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我局已建立我区工业燃煤锅炉、工业燃重油锅炉治理工作台帐。工业燃煤锅炉共有91台,位于建成区内有57台(清洁能源改造2台、已关闭8台、燃生物质成型燃料27台、燃木材11台、燃煤9台);位于建成区外有34台(清洁能源改造1台、已关闭5台、燃生物质成型燃料14台、燃木材9台、燃煤5台)。工业燃重油锅炉共有52台,位于建成区内有34台(清洁能源改造9台、已关闭5台、燃生物质成型燃料4台、燃木材1台、燃重油15台);位于建成区外有18台(清洁能源改造9台、已关闭2台、燃生物质成型燃料7台)。 (三)加快推进对59家重点企业实施依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其中,28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15家已通过评估审核,10家已签订技术服务合同,6家因准备搬迁或工艺问题暂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四)重点推进《番禺区2013-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落实,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关闭停产类企业实施分四批关闭停产,以完成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工作。通过局领导督办、约谈企业等措施,全面完成20个重点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验收。开展重金属排污企业及周边环境空气、土壤调查监测工作,根据广州市的统一部署,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企业监测并按时上报数据。 (五)加快推进机动车监管工作。今年上半年共核发在用汽车环保标志74482个,其中本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73854个,外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628个,共有3199辆车辆由绿色环保标志转为黄色环保标志;技术鉴别环保标志车辆39辆,符合由黄标车转绿标车的有37辆。上路检测19天,抽检车辆222辆,合格率为74.3%,抽检公交客运车辆530辆,合格率98.1%;抽检55个用车单位车辆338辆,合格率为95.9%。遥测机动车50085辆,合格率99.8%。共复检核实机动车84辆次,首检合格率97.4%。查处举报冒黑烟车,处理信访投诉案件6宗,受理群众举报、日常巡查黑烟车59辆,检测黑烟举报车辆43辆次,首检合格率97.1%;对74辆抽检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机动车予以公告,对16名举报冒黑烟车辆积极分子进行奖励。 (六)把好餐饮业环境审批源头关。按照市环保局关于全面推进餐饮业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年度环保目标任务,我局制定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将各项措施融入日常环保审批和执法监察,把好环保选址关和审批关,督促落实治理设施,强化部门联合执法。今年以来,各基层环保所出具饮食服务项目工商选址核准意见1107份,其中不同意599份,同意492份。 (七)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今年上半年重点宣传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知识。6月14日,番禺区环保局联合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在大学城举办“2013年番禺区‘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暨PM2.5防治番禺区大学生视频制作大赛”,促使学生的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完善76个社区宣传栏的管理。继续通过番禺电视台、番禺电台、番禺日报、珠江环境报、网站、微博等媒体进行宣传,妥善回应环境突发事件、媒体曝光的环境新闻事件。上报各类信息63条,编制信息简报《番禺环保》5期,在我局微博上发布环保宣传信息186条。有2个社区申报参加广州市绿色社区创建活动,9间学校(幼儿园)已顺利通过评审,并获省、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称号。 二、着力解决餐饮油烟废气和建筑工地扬尘导致的大气污染的问题。 (一)加强环保、工商、食药、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重点整治油烟噪音污染严重、市民多次投诉、社会影响恶劣的熟食烧烤乱摆卖、占道经营黑点等。在整治中坚持“疏堵结合”、教育与处罚并重,积极劝导流动商贩进入疏导区进行合理摆卖,教育占道经营餐饮店档入室经营并落实门前卫生七包责任制,多管齐下,有效遏制熟食烧烤档、占道经营餐饮店档餐饮油烟随意排放的现象。 (二)对工地雇请无资质车辆运输建筑废弃物,以及落实清洗、保洁措施不到位造成路面污染等现象,直接督促项目负责人、运输车队负责人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追究项目单位、运输单位的法律责任。 (三)区建设局加强建筑场地和城市扬尘防治,改善环境。 一是加强文明施工监管,加大执法处罚等行业管理力度,定期通报一批扬尘污染企业;二是建立扬尘污染数据库,实施对扬尘工地的重点监控;三是以诚信评分为抓手,将扬尘污染防控纳入诚信评价体系,定期对工地扬尘控制实施评价,规范企业自觉落实抑尘措施;四是加强报监工地扬尘防控施工方案的审查,要求订立扬尘防控管理责任书,及早发现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五是规范文明施工管理,指导、培育一批扬尘防控“样板”工地,贯彻以点带面,提高区内企业的扬尘控制水平;六是计划制定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细化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构建扬尘防控的长效机制。 另外,区建设局目前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三、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部分生活产生的危险毒害垃圾等物品,已根据广州市整体部署,结合本区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推进相关措施。 (一)区城管局配合广州市固体废物处置相关法规立法及实施进程,依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积极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化的宣传手段与行政措施,包括:协助推进避免商品过度包装,实施垃圾分类进一步促进资源回收,逐步探索垃圾收费模式革新、通过计量收费促进居民主动实施垃圾减量。 (二)进一步理顺垃圾收运过程体系,积极推进垃圾收运至终端处理全程不落地的清运系统构建,防止垃圾清运过程多次落地并翻动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做好垃圾收运车辆车容车况监控,严格管控避免运送过程中滴、冒、跑、漏现象发生,尽量减少臭气散发,造成环境影响。 (三)短期内做好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的综合整治工作,防止垃圾填埋产生污染扰民;配合南沙区尽快完成第四资源热力电厂的建设,中期完善垃圾收运至该电厂实施无害化焚烧的处置转变,实现垃圾处理集约化、规范化。 四、继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 截至2012年底,我区已建成前锋等6个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规模37万吨/天,提升泵站13座,污水主干管218.66公里,支管192.75公里,总投资约24.09亿元,全区污水收集和处理率显著提升,已完成《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一期目标。 但是由于部分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支管网覆盖率不足,导致污水无法得到有效收集。下一阶段,我区将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继续开展市桥河流域及区内重点区域的污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厂的扩建,共计拟建管网126km、泵站9.8万吨/天、截污闸或拦污坝6座、厂区扩建25万吨/天、河涌清淤19.5km,估算总投资9.42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进一步改善我区的水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方面,目前我区已完成沙湾镇和沙头街2个镇(街)6条村广州市第一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惠及人口6.3万,总投资1580万元。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计划在2013-2015年内,共完成33条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建设任务,惠及人口14.9万,总投资11880万元。 通过对城镇区域及偏远农村分别开展污水治理工程,我区的水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我区的污水治理工作,为市民营造一个宜业宜居,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新番禺。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