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改善大学城交通问题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广州大学城位于小谷围岛。2004年开始,广东10所高校20万师生入住大学城。由于岛屿独立,教师公寓规划不足等原因,虽然近几年政府对大学城的交通已作了相应的规划,并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但交通问题仍一直困扰着大学城广大师生:公交车布局不合理,一些线路乘客爆满,而另一些线路(如801)的乘客则常常寥寥无几;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次不足,甚至随意途中临时改为短线(如35路、801等)不进入大学城;公交线路与地铁接驳不够,多条线路的公交车(如25路)行驶经过地铁出入口但不设停靠站;摩托车、电动车横冲直撞,闯红灯、逆行等时有发生,险象环生;交通灯缺乏智能控制,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灯指示不明确,例如北亭广场前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不明晰,从小洲便桥来,往西五路去(不确定是否叫西五路,路左边是华师大)的车和中环从西向东走的车辆看的是同一个交通灯,即两个不同方向的车流看的是同一个交通灯,造成一定的车辆拥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交通高峰期环绕大学城公交班车数量。改善服务质量,上班时间发车时间要准确,间隔要合理; 上班高峰期尽量减少短线,不能避免短线则要预先明示,并形成规律。 2、凡经过地铁口的公交线路增设停靠站,以方便乘客通过地铁离岛。 3、在大学城内取缔摩托车、电动车。 4、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公共文明意识,安装行人过街手动交通灯控制装置。 5、整顿交通灯设置,使其指示更加明晰。 总之,目前大学城的交通还没达到应有理想的状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使公交线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以满足广大乘客的出行需求。 |
问题答复: | 刘翠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大学城交通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紧密结合《广州大学城综合提升计划》,重点加强公交服务提升、大学城“五类车”整治以及优化大学城内交通信号灯设置等工作,具体如下: 一、及时新增和优惠调整公交线路,重点做好公交服务优化提升工作。 一是优化离岛公交服务指引。在站点站牌上公示线路与地铁的换乘站点,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岛内线路与出岛线路。在各站点公示公共汽车服务指引,包括发班间隔和投诉电话,接受市民的监督。二是新增公交线路。新开通番201(大学城穗石村-大学城体育中心)、番202(大学城科学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两条线路,接驳地铁大学城北站和地铁大学城南站,以及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大学城科学中心和大学城体育中心等主要出行点。三是优化线路走向。合理调整夜50、381和382等线路的经行路段及站点设置,增加大学城岛内公交覆盖面。四是合理调整公交车次密度,延长夜间服务时间。根据大学城周一至周五与周末及长假期间公交客流时段分布差异的特征,增加高峰期发班班次,并在法定节假日适当延长番52、310等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方便大学城广大师生出行。 二、常抓不懈,严厉打击摩托车、电动车违法违章行为。 今年上半年,区公安、交警、交通综合执法部门等部门,多次在广州大学城开展“打击街面违法犯罪,整治外籍摩托车”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查扣摩托车、电动车等“五类车”649辆、行政拘留无证驾驶摩托车11人。下半年,我们将根据“五类车”的活动特点,重点在上下班高峰期在大学城南、北地铁站以及小洲便桥、赤坎桥等人流车流聚集地持续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重拳打击“五类车”违法违章行为。 三、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促使路更畅。 目前,交警部门正积极开展大学城内交通信号灯的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市民群众反映部分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不科学的路段进行现场勘查,及时进行整改,提高岛内道路通行能力。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