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3年 > 2013年议案(建议)
标 题: 关于“尽快修缮番禺区化龙沙路炮台”的建议
问题内容:

位于化龙镇北端的沙亭村,濒临珠江的马腰岗及兵岗上建有九座炮台遗迹,人们惯称为沙路炮台。沙路炮台由兵岗跨一盆地直连马腰岗。马腰岗从马头到马腰共有六座炮池,兵岗则有两座,其中一座在二十多年前已被完全破坏,根本无迹可寻。200812月沙路炮台被评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沙路炮台辉煌的历史与破坏的现状

根据《番禺县续志》、《化龙风物志》的记载,沙路炮台为第十八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公元1884年所建,张之洞鉴于中法战争的教训,十分赞成洋务派的“富国强兵”主张,因此大抓省防建设。他保卫广州的计划分“前路虎门,中路黄埔,西南路为南石头。”中路由长洲、沙路,鱼珠、牛山、屏冈东山等五所炮台组成,为第二防线。牛山在乌涌之北,沙路炮台与黄埔的长洲炮台及鱼珠炮台,隔江鼎足相望,彼此互成掎角之势,封锁住珠江江面,构成了广东海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被称为“长洲要塞”,屏蔽扼要,也称之为“五虎擒羊”(广州话的“山羊的羊字”和“洋人的洋字是”同音;“五虎擒羊”也就是对帝国主义的蔑称。)

历史上的长洲要塞包括了长洲、鱼珠、沙路炮台。在后来的黄埔军校的教学、军事活动中,多次提到和利用了炮台。其中,长洲炮台中的蝴蝶岗炮台、大坡地炮台及鱼珠炮台、沙路炮台是利用得最多的。

据《化龙风物志》及民国版《番禺县续志》的记载,过去的沙路炮台的设置很完善,采用混凝土、三合土及青砖砌筑。兵房、火药库、水井、长官居室及操练场等建筑,一应俱全,各台均有排气孔、排水沟设施,还有地面道路与地下通路,使各炮位互相通连,联成一体。这里各炮座所用的炮,都是较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厂造的后膛炮,炮身可调左右高低。这9座炮台全部由一位陈姓工程人员监造。

根据当地的村民介绍,在一九三八年,广州沦陷,沙路炮台撤走驻兵,后来,日寇就用炸药将全部大炮炸毁。

沙路炮台历经百多年的历史风雨洗礼,现在已是颓垣败瓦残破不堪,原来的兵房已经荡然无存,炮池内的大炮也消失在日寇的炮火中,原来连接于9座炮池之间的壁拱、梯级、券顶房等设施也全数坍塌,现在只剩下炮弹放置孔和扇形的道轨遗迹。曾经辉煌一时的沙路炮台,现在却满目疮痍,杂草丛生,让人感概万千,炮台的修缮及维护工作刻不容缓。

二、沙路炮台是不可再生的民族瑰宝

广东清代炮台是世界海防史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爱国主义的珍贵教材。它是清王朝重视海防国策的实物资料,记录着当时海防军事思想和海防制度。自南沙设区后,番禺辖区内现仅存的大型古代军事遗址——沙路炮台更显得弥足珍贵。古炮台却见证着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历史意义重大。经过战火洗礼的古炮台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理想的地方之一,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沙路炮台的新时代使命

沙路炮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军事研究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番禺建设文化强区,化龙镇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的今天,沙路炮台的保护,是番禺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开发沙路炮台是产业与事业统一、文化与经济互动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对提升番禺以及化龙的文化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在区文物办及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指导思想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梳理、保护沙路炮台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调,充分发挥炮台周边潜在的资源特征和优势,把沙路炮台建设成番禺区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传于子孙后代不可缺少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四、沙路炮台维修的方式及其步骤

根据沙路炮台现场实地考察情况来看,马腰岗从马头到马腰六座炮池损毁程度较为严重,而兵岗的两座炮台则保存的比较完好,所以,沙路炮台的抢救维修工程迫在眉睫。沙路炮台的维修工程可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聘请文物维修设计公司,将首期维修位于兵岗的两座古炮台的损毁现状制定出维修设计方案;2、抢救维修兵岗两座保存较完好的炮台,主要修补炮池及附属建筑濒危局布;3、铺砌一条由山边通往兵岗两座炮台最便捷的道路。第二阶段:全面修复兵岗炮台及所属设施。第三阶段:1、全面修复马腰岗6座炮台池及其它军事设施,如兵房、隐蔽通道、各炮台连通山道等。2、收集沙路炮台的历史资料,为建设沙路炮台纪念馆作准备。第四阶段: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规划建设沙路炮台纪念馆,整合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直以来,化龙镇委、镇政府及化龙文化站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遗余力,但毕竟条件有限,资金和资源严重不足,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弥足珍贵的沙路炮台尽快实施有效的修缮、维护和开发。

问题答复:

屈志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修缮番禺化龙沙路炮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沙路炮台概况与保护状况

沙路炮台是我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海防军事设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作为我区重要的文物,区委、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其的保护。在2004-2006年开展的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对炮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登记,并于200812月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沙路炮台横跨两个山岗,由兵岗跨一盆地直连马腰岗。马腰岗从马头到马腰现在六座炮池,兵岗则有两座,其中马腰岗六座炮池损毁较为严重,兵岗的两座炮台保存相对较好,但都亟待通过维修进行有效的保护。为此,区文物办自2008-2010年,每年从“四有”经费中拨出5万元,共计15万元,做为炮台抢救性保护资金。先后完成了兵岗上山便道的修建,对濒临倒塌部位采取局部抢修等工程。

二、沙路炮台保护实施计划

为全面维修沙路炮台,消除安全隐患,区文物办于2012年开始制定对沙路炮台分期实施修缮的计划。第一期:聘请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设计公司,首先编制位于兵岗的两座炮池的维修设计方案,开始修缮工作。第二期:对马腰岗6座炮池进行维修方案的制定和修缮。第三期:对其它军事设施、通道等进行全面修复。最后将修缮好的炮台交由当地政府管理,将其打造成为集文物保护、旅游、观光、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沙路炮台维修的落实情况

2012年6月,区文物办已向广州市文广新局申请到首批炮台修缮专项资金15万元;2013年2月,区文物办与有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资质的公司签订《沙路炮台抢险加固保护工程(一期)方案设计》合同,设计方案于7月底完成,待上报市文广新局审批后,根据预算,争取市、区、镇三级政府的资金支持,正式开展沙路炮台一期维修工程。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