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4年 > 2014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综合实践课程
问题内容:

  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变得的越来越重要。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环境建设的接班人,教育他们爱护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学校做起非常必要。目前北京、广州等一些城市的学校已经开设了垃圾分类综合实践课程,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建议在全区的中小学推广。

  法:

一是把垃圾分类管理作为普及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并以地方教育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二是由环保和教育部门联合拍摄影像资料,分门别类地介绍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常识知识,提供给中小学课堂使用。编制统一使用的《垃圾分类收集指导手册》书籍。

三是由教育部门对中小学从事垃圾分类教育的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对中小学生实施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宣传和教育,通过征文大赛、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是在中小学招募环卫志愿者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校内起示范带头作用和承接作用。

问题答复:

区教育局对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112号提案的答复

 

孙向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综合实践课程”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根据上述规定,区教育局将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引导学校、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入垃圾分类相关课题。

二、区教育系统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进学校活动。

根据《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广州市城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城管办〔2012〕48号)及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局实施<广州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案>任务分解》和《广州市学校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基地认定标准》的通知》(穗教科〔2012〕105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区教育局已经要求区教育系统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进课堂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各班每学期有1—2节的以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会课”,“教学计划中有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内容”,“积极开展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的选修课、必修课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等等。

区教育系统共有公办中小学、民办学校及职业和成人学校共198所。近几年来,区教育局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加强知识宣传,广泛开展活动,尤其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共有23学校成功创建为广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基地,169所学校创建为区级示范基地。另外,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关于开展垃圾分类探究专项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的要求,区教育局已在北片丽江小学等学校组织开展了全市“垃圾分类探究”内容的相关教研活动,在市桥桥东小学等学校组织了“垃圾分类专项探究”系列课型,并进行了案例论文评奖。我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汇编了北片中小学《垃圾分类专项教研教学集》,石小学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活动”等一批成果获得了2014年全省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奖。2014年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区洛浦街洛溪小学黄嘉豪同学的《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车》获得了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一等奖。

三、积极探索在中小学设置垃圾分类综合实践课程。

据了解,广州市已着手编写市垃圾分类地方课程(教育读物),区教育将积极配合上级部署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同时,区教育局将根据您的建议,通过继续深化开展“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活动、知识竞赛、环卫志愿者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广大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大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继续大力发挥23所市级示范基地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社区、村居委的联系,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千校进千街,百万师生齐行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系列,扎实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水平和建设宜业宜居新番禺作出积极贡献。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推动垃圾分类进学校活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

            2015年1月22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