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4年 > 2014年提案
标 题:关于整合提升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
问题内容:

  由:

沙湾古镇在八百余年的宗族集聚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保存了丰富多彩、系列较为完整的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资源,成为广府民间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古镇旅游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至2013年11月底已接待游客115万人次。目前,古镇旅游开发建设仍在有条不紊推进,力争逐步形成沙湾古镇旅游品牌,实现打造集历史、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的目标。但与云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特色乡村游相比,沙湾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体验性及吸引力不强,旅游产业仍未成熟。

(一)古镇风貌受损、配套不足。因城市化发展,沙湾古镇的山水田的生态架构和自然景观风貌已遭到严重破坏,新镇区与古镇区交界的建筑缺乏有效的风貌与高度控制,新旧镇区间没有过渡与界定,古镇的空间形式和格局的延续受到阻隔,在外围已经难以感受到古镇的景观风貌特色。古镇整体景观风貌也不协调,各历史街区(建筑群)被现代建筑切割分块,新建的仿古建筑体量和布局没有充分尊重原有格局。古镇区各大入口标识性不强。景区内绿化和水面面积过少,过度硬底化导致镇区景观单一,午后气温偏高。对外的交通联系不够便利,不利于自由行。

(二)商业模式和业态单一。古镇的商业未能实现从依托和服务镇村人群向服务游客转型,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旅游营销手段、形式单一,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研发严重不足,仅靠门票和展馆收入不足以弥补开发的投入。

(三)文化内涵挖掘和整理不够。古镇文化内涵挖掘和整理不够。沙湾古镇与广州老城越秀区同属广府文化范畴,但越秀区是广府城市文化的代表,而沙湾所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则是广府民间(市镇)文化的杰出代表,沙湾古镇的文化旅游策划与珠三角其它同类景区同质化严重。古镇区历史建筑利用率过低,现在仅以首期北村片区展示何氏家族历史文化为主,对王、李、黎等家族文化的挖掘远远不够,且现有的展示也仅仅以碎片化形式呈现给游客,个别展馆内涵空洞,或过于浅薄,或与古镇历史文化不符。

(四)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开发不够。古镇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沙湾水道和市桥水道分别环绕镇南北外围而过,内有滴水岩山体耸立其中,北以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区内河涌无数,是一典型的山水城镇。但目前对历史名山——青萝嶂(滴水岩)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开发不够。

 

  法:

(一)形态提升方面

1、通过规划建设完善沙湾片区的基础设施布局。当务之急是增强对外联系与景区之间的可达性:建设地铁2号线、3号线等延长线,强化片区与市桥和广州的联系;加快规划中的景观大道的建设,设置支线沟通各分片区的联系;开通环绕青萝嶂的古镇——宝墨园、紫坭糖厂——青萝嶂、番禺湖(龙湾湿地)——珠宝产业园的交通环线,并把青萝嶂(滴水岩)各出入口大门的设计与各景区的入口相连。

2、加大古镇历史风貌恢复力度,拆除历史街区部分破坏历史风貌的现代建筑,尤其是打通留耕堂片区与文塔、安宁西街历史街区、车陂街历史街区的空间视廊,协调建筑风貌。

3、增加镇区的绿化和水面,调节降低镇区气温。如增种榕树等适合岭南气候的树种,局部恢复古镇水系,包括祠堂周边原有的风水塘和河涌。

4、加强古镇区各大入口的标识性:如可原址恢复古镇原有的门楼、牌坊等作为入口标志,或在古镇西、南、北建设与古镇建筑风貌协调的入口标志,增强识别性。

5、配合古镇绿化和水系的恢复,选址建设广府风格、兰花特色专题园林景区,与沙湾古镇风貌改造协调整合。

6、改造并提升位于青萝嶂西麓和龙湾湿地一侧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坝古村,在改造拆迁中保持水乡的水系和街巷脉络,保护修复村中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将其融入整个沙湾片区的旅游发展规划。

7、逐步将紫坭、三善两座古村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结合旧村改造逐步修缮,并融入宝墨园景区中,特别是鳌山古庙群、紫坭糖厂旧址、邻近宝墨园的韩氏祠堂群等。

(二)业态提升方面

8、建设影视产业拍摄基地,引入岭南题材大片、情景剧等拍摄项目,把影视创作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同时结合发展趋势,采用微电影、微博、植入、网络等新营销手段,扩大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9、完善休憩娱乐功能,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建设文化创意旅游特色产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旅游商业街。充分利用镇区古建筑和出入口的商铺,优先开发沙湾(如砖雕、木雕、灰塑等)、番禺地区的岭南文化资源(如广绣、广彩等),引进珠三角其它广府文化创意产业或非遗项目,逐步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街,研发旅游文化特色产品,引入沙湾自身及番禺等地的广府特色饮食文化店号、老字号,营造适当的商业文化购物氛围。

10、在南番顺旅游联盟的基础上,强化沙湾古镇与珠三角其它同类景区(如花都头古村、海珠的黄埔古村、三水大旗头古村、顺德逢简水乡、东莞南社古村等)的营销合作,策划广府历史村镇特色游览线路,实现资源共享、游客互送。

(三)文态提升方面

11、政府牵头聘请文化、旅游、服务等方面专家,尤其是咨询本地各方面的专家,不断加强对沙湾古镇本土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宣传。

12、依托和利用祠堂、民居等古建筑或者近现代工业的厂房旧址建设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重点依托紫坭糖厂邻近宝墨园的优势,建设文艺创作创意产业园。

13、挖掘和活化沙湾镇内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培育一年四季不同特点的民俗文化节。如活化飘色、醒狮、粤剧私伙局,广东音乐等民间艺术,改变单靠政府投入的思路,放开和引导民间自主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如恢复三月初三的沙湾北帝诞、活化渡头村(邻近番禺湖一带的南山古庙)的端午节龙舟活动、三善鳌山古庙群的观音诞、师傅诞,岐头的侯王诞、紫坭包公诞和夜色等等,把这些传统节庆与饮食文化节、兰花节、广东音乐(私伙局)文化节等错开,引导民众和游客有序参与民俗文化活动。

14、深入、系统挖掘和整理古镇文化内涵:利用镇区古建筑建设专题馆,如沙湾历史博物馆、广东音乐博物馆等;以沙湾北村为基础,逐渐向西村王氏大宗祠一带、东村李忠简祠一带、南村北帝祠等地延伸。

(四)生态提升建议

15、合理利用沙湾紫坭、三善两村东侧大片的基本农田用地,打造生态农业旅游。

16、加快番禺湖、龙湾湿地公园等工程的建设,并注入岭南文化元素,使沙湾古镇与自然湿地、文化群落互补有无,相得益彰,促使沙湾旅游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以番禺湖和龙湾湿地的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南面的青萝嶂和北面沙头街的大夫山森林公园的联系,把这一片地区建设成为番禺的“区肺”。

17、加强对青萝嶂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开发。现在的滴水岩景区只是整个青萝嶂的一部分。建议将其划定为生态保护区,保护好山体和植被,在规划上加强与古镇的联系,逐步搬迁山上及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整体的保护规划和系统文化生态旅游适度开发。

问题答复:

沙湾镇人民政府对区政协十三

会议第1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番禺区委员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整合提升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沙湾镇党委、镇政府不断探索,一直致力于发掘和开发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沙湾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历史人文资源,是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也有古建古园林的资源,有留耕堂、车陂街、宝墨园、南粤园等,更有原生态资源,如滴水岩森林公园、龙湾涌湿地。您提出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办法,我们在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提升:

一、形态提升方面

1、优化沙湾古镇交通线路。目前,目前我区有12条公交线路行经沙湾镇。连通沙湾镇与广州南站、番禺汽车客运站、市桥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并接驳地铁三号线,已覆盖沙湾珠宝产业园、龙湾涌湿地公园、宝墨园、滴水岩森林公园、沙湾古镇等景区,可较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下一步将根据沙湾镇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划,对相关线路进行优化调整。

2不断推进古建筑修缮和利用。分别在20122013完成了孔安堂、光裕堂、李忠简祠、时思堂修缮、玉虚宫的修缮工程。近期将开展何与斗故居等7项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全力做好沙湾古镇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3增加绿化面积,营造旅游氛围,对古镇景区进行绿化升级改造,在古镇旅游核心区主要街巷内设置了10余个绿化小景,加强绿化氛围。

4为加强古镇的入口标识性,近期计划在古镇西广场建造特色牌坊。

二、业态提升方面。

5加强对沙湾镇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目前沙湾古镇已逐步建立微信、微博等网络营销媒体,及时发布景区最新动。另外,沙湾古镇和广州电视台《岭南英雄传》剧组达成友好协议,作为该剧组长期合作拍摄基地,每周到沙湾古镇进行实地拍摄。

6提升景区文化韵味。把相关的历史建筑作为形式多样的文化展馆和工作室、创作基地等实施综合利用,将具有沙湾特色的岭南民俗风情以展览、表演等活态方式融入其中。例如,与沙湾灰塑大师梁棉合作,在车陂街设立梁棉灰塑工作室;与镇内多个私伙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三稔厅内开展广东音乐私伙局定期表演;以书画展为题的悠闲会所“十二荷塘”。使文化艺术与沙湾古建筑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不断丰富古镇景区的文化内容。

7打造特色商铺。打造大巷涌路步行街,积极引导原经营居民生活用品的商户转型经营旅游商品,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精品店、茶吧、酒吧等特色商铺。目前,奶牛皇后、沙湾往事、往事如宴、十二荷塘、大饼营等特色餐饮商铺以及博古堂特色精品店等均运营良好。加快开发沙湾特色食品、纪念品、书画、音像制品、经典玩具等旅游产品,目前沙湾姜埋奶、飘色模型、明信片、纸模型、变色杯等多款旅游产品已在售。

三、文态提升方面

8挖掘、整理沙湾历史文化。已聘请中山大学人类系专家教授对沙湾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专项的研究,深入挖掘、整合和利用传统的沙湾历史文化,使其融入旅游开发中。

9聘请台湾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对沙湾镇旅游发展进行整体提升辅导,针对沙湾古镇的营销活动推广、特色产品开发、商家转型及物业盘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将沙湾古镇打造成为一个整合休闲、美食、购物、观光的文化创意小镇的目标。

10、恢复传统节庆活动,传承沙湾传统文化。沙湾古镇恢复了沙湾正月墟、北帝文化节、开笔礼、千人盘菜宴、传统婚庆节庆活动,在活动中贯穿沙湾飘色、广东音乐、鳌鱼舞表演、鱼灯巡游等民间艺术表演,以艺术展演、游客体验等形式,促进民间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弘扬。

11打造特色展馆。沙湾古镇一期开发工程精心打造了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10个展馆,展示了沙湾的民俗风情、宗祠文化、建筑艺术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等。为更大力度地挖掘沙湾特色文化,丰富景区内涵,结合沙湾文化,近期已成功将镇南祠、时思堂打造成沙湾鱼灯优秀作品展馆,并计划将青萝会馆打造成广东音乐私伙局博览馆(暂定名)。

四、生态提升方面

12、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成岭南水乡文化特色。通过河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公园和景观升级等项目,提升水生态和水环境,彰显岭南水乡特色。区水务局开展对沙湾镇的河涌整治及污水治理工作,并积极推进番禺湖的建设工作。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主要包括市桥河、屏山河以及龙湾涌三河区域,是一个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形成了一心、两山、三水、四特色的湿地公园。主湖区位于沙湾镇和沙头街,水域面积82.17公顷。番禺湖建设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文明、自然生态促进城市升华的主题,以公园标准打造,建成后方便周边市民休闲和游览。该规划在沙湾镇范围将实施龙湾涌湿地公园(已建成)、滴水岩森林公园升级改造等项目。在下一步具体设计时,将考虑在市桥河南岸适当设置水上驿站,以及出入口、停车场及公交站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今后,沙湾镇将不断探索、继续整合提升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古镇旅游新格局

(一)挖掘和提升沙湾镇岭南文化内涵,加快西部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将宝墨园、南粤苑、滴水岩、孖岗、龙湾涌、沙湾古镇紫泥岛、大夫山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纳入中西部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的发展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链条。结合宝墨园、南粤苑岭南文化旅游成熟品牌的作用,联动紫泥堂文化创意项目,注重全盘规划、资源互补、以点带面联动打造沙湾古镇岭南精品文化之旅。提升沙湾片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价值,不断强化沙湾岭南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创造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通过节庆活动,展示沙湾古镇璀璨的历史文化。积极策划正月墟、元宵猜灯谜、三月三北帝诞、开笔礼等传统民俗活动,有效地提高景区的知名度。201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将于11月底至12月初在广州番禺大道美食文化广场举行,美食节方案中已将沙湾古镇纳入美食节分会场。因此,沙湾古镇将通过“201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的平台,进一步打造沙湾旅游、休闲、购物环境,让沙湾古镇璀璨的历史文化得到集中展示,让游客对传统民俗文化有一个全新的体验。集古建筑观赏、历史文化知识的汲取、风土民情的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全面呈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沙湾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全力将沙湾镇的荔园新天地“三旧”改造项目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旅游、餐饮、娱乐、购物、文化、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商贸综合体。

非常感谢贵会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